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市场正文

污泥“入土”要推开“三重门”

2014-12-11 09:15来源:E20环境平台作者:李晓佳关键词:污泥处理污水处理王洪臣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有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的城镇污水厂达到3500座,年产污泥就有3000万吨—3500万吨,预计到2020年,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9000万吨。巨量污泥产生量背后,摆在产业面前的问题是污泥最终去哪里?

12月1日,2014年中国水价值指数调查报告发布会的污泥话题讨论环节上,在赛莱默公司中国副总裁董瑞萍的主持下,中国水协排水委员会主任、原北京排水集团总经理杨向平;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环保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涛;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水专项污泥产业创新联盟专家薛涛;塞莱默中国技术应用经理马乐宁围绕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展开讨论,五位专家一致认为,污泥应该“入土为安”。而污泥最终如何“入土”,还需要推开“三重门”。

第一重门: 提高公众认识

2012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

“目前,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还远未达到目标要求。”杨向平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污水处理的能力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处理能力已经超过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伴随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污泥产生量也逐年上涨,截至目前,我国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仅为40%多。污泥如不能妥善处理,最后还会回归到环境中,产生二次污染。

目前来看,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进展缓慢,现状并不乐观。王涛认为,污泥资源化如何做,广大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杨向平同时表示,宣传力度不够、配套政策不到位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公众对污泥问题认识不足,从而影响污泥处理处置进程。2014年中国水价值调查报告显示,只有10%的公众了解污水处理的总情况,杨向平认为,这说明公众并不了解污水处理,对污泥处理处置的了解更少。这就要求,污泥处理处置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参与度。

第二重门: 重视处理技术

“要解决巨量的污泥,土地是污泥不可回避的归宿。”一个处置路线能够使整个物质循环起来,它就是有生命力的。污泥回归土地利用,相对来说做到了物质的循环。王涛透露,“即将出台的‘水十条’里,也为污泥土地利用开了口子,依然以‘禁止性条款’限制污泥的土地利用,‘未经处理处置达标的污泥不能用于农田’。”

那么污泥能否“入土”的关键就在于处理是否达标。“要把污泥的问题解决好,关键还是处理,处理不好,怎么处置都会出问题。”王洪臣同样强调污泥处理的重要性。

马乐宁结合塞莱默多年的污泥处理处置经验,从污泥减量角度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技术,她指出,所谓污泥的减量,指的是污水处理厂出来的生物固体减量。目前对于污泥减量主要有三种技术,第一种就是生物捕食,用高级动物捕食微生物,从而减少污泥的量。另外还有两种技术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是解偶联技术,一种是隐性生长污泥过程减量技术,这两种技术基本上都是根据微生物在水中新陈代谢的规律研发出来的技术。她指出,污泥处理技术路线还有很多,要在这些技术中找到特定的工艺技术,行业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第三重门:调动各方力量

行业的探索和尝试,还需要合作的力量。薛涛认为,在固废领域的资源化要求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污泥回到土地实现资源化必然跟有机农业结合在一起,产业链上下游横向的合作是解决污泥根本性的路径。

在E20研究院发布的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战略地图中,将企业分为A、B、C、D四个方阵,A、B方阵为重资产和区域环境综合服务集团,C方阵是细分领域专业企业,D方阵是专业设备制造矩阵。薛涛强调,在污泥领域恰恰需要A、B、C、D四个方阵的紧密合作,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共赢的局面。

薛涛同时表示,污泥能否“入土为安”,还需要各部委的合作与共识。为什么那么多领导都重视,污泥问题依然解决不了,王洪臣认为,污泥能不能进土地,这是核心的问题。污泥“入土”,还需要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建设部门等各部委积极合作研究,最终达成共识。

原标题:污泥“入土”要推开“三重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泥处理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王洪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