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技术正文

看这里:污水处理工艺大全

2015-01-19 09:22来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信息微信关键词:水处理污水处理设备污水排放标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途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压力驱动反渗透膜分离技术(RO)在膜、膜组器、设备和工艺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创新和改进,但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RO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存在的局限,而且就脱盐来讲,RO技术可认为已接近发展的顶峰。因此,国外已经开展了“正向渗透膜分离技术(FO)”的相关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压力延缓渗透(FRO)海水发电”,更是一项极具前景的清洁再生能源开发技术J。但是国内对正向渗透膜分离技术关注得很少,相关研究和论文也不多。虽然,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有了创造性的发明“非加压吸附渗透法海水淡化”(CN92110710.2)。

正向渗透分离技术很早就得到了应用。很久以前,人们就采用食盐来长期贮存食物,因为在高盐环境下多数细菌、霉菌和病原菌由于渗透作用会脱水死亡或暂时失去活性。如今,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正向渗透膜分离技术进行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垃圾渗透液处理等研究;食品工业在实验室利用正向渗透膜分离来浓缩饮料;紧急救援时的生命支持系统利用正向渗透膜分离技术制取淡水。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正向渗透技术已经应用于人体的药物控制释放。

渗透吸附

非加压吸附渗透海水淡化法,或称为“正向渗透法”,让水通过多孔膜正向渗透进入一种超强吸水的吸附剂或盐浓度甚至超过海水的溶液或固态物,不需要外界加压,但溶液里的特殊盐分"提取液"很容易蒸发,不需要加太多的热(加热能与反渗透加压的能量比?)。分固态盐、液态盐方向。固态盐解吸附耗能更小。

海水淡化技术:非加压吸附渗透海水淡化法(CN92110710.2)1992年:上个世纪90年代邓宇的发明,《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另外两种方法都在薄膜结构上有了创新和改进:

纳米薄膜

一种用碳纳米管来做薄膜的小孔,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的碳纳米管薄膜与单纯由单壁碳纳米管或多壁碳纳米管组成的碳纳米管相比,强度-重量比、弹性模量-重量比和刚度分别提高了1.6倍、1.4倍和2.4倍。

蛋白质膜

薄膜的孔用引导水分子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的蛋白质来构成。

水藻处理

湖水中由于有机物的增多,水藻在充分的富氧环境中在适合的温度等条件下,将大量繁殖。已经成为水处理的一大难题

水藻属

水藻属于单细胞生物,由于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分支性强的属性,易于悬浮于湖水表面。

处理方法

综合以上水藻的属性,增氧杀菌浮选法已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增加游离氧原子,增大破坏水藻的细胞壁,使水藻失去外界抵抗能力。再通过浮选机理,是失去活性的水藻脱离水面。

原标题:污水处理工艺大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处理查看更多>污水处理设备查看更多>污水排放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