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水是谁的?水权改革开启中国用水新时代

2015-01-29 08:58来源:半月谈网作者:高远至 梁建强关键词:水权试点水资源水权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每个农户一本“水权证”

要确保向下游分水,首先就要在中游节水。黑河中游90%的水用在农业灌溉上,因此农业节水是关键。

如何改变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大水漫灌的用水习惯和粗放的耕作方式?张掖市水务局局长脱幸福介绍,张掖市在水权制度建设方面寻求突破,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这个水权包括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

据了解,张掖市采用了两套指标体系作为支撑。

一套指标体系为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即在现有水资源总量26亿多立方米的基础上,削减5.8亿立方米的黑河引水量,保证正常年份黑河向下游输水9.5亿立方米。其余水量,作为张掖市总的可用水量,也就是全市的水权总量,由政府进行总量控制,不得超标使用。

另一套指标体系为定额管理体系。张掖市将可利用的水资源量,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镇、村社、用水户(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核定单位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

现在张掖每个农户都有一本“水权证”,农民分配到水权后便可按照水权证标明的水量购买水票。先买水票后浇水,水过账清,公开透明。对用不完的水票,农民可通过水市场出售,进行水权交易。

高台县南华镇小海子村七社村民陈建荣家里目前有25亩地。陈建荣说,和以前相比,现在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是减地没有减收入。“过去大水漫灌的时候,对土地基本上不精耕细作,粗放式种植,耗水耗地还不增收。”

开始节水后,陈建荣不得不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家里的25亩耕地,陈建荣一部分用来进行杂交玉米制种,一部分用来建设日光温室。“都是围绕节水搞种植,搞调整。”陈建荣说,日光温室蔬菜比大田作物效益好,收入也就上去了。

在张掖,不少农民像陈建荣一样,水权改革后种植结构需要调整,当地政府顺势而为,帮助农民搞节水灌溉,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努力使农业节水与农民增收两不误。

成立用水者协会,农民参与管理

在政府建立水权制度的同时,民间水资源管理也在行动,其主体就是农民用水者协会。目前张掖市已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768个。协会由农民自发成立,架起了农民和政府间的桥梁。

高台县水务局副局长雷振绪说,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将灌溉工程的使用权、管理权和用水的决策权交给农民。在实际工作中,按用水户的要求,协会还合理编制灌溉计划,使农户有次序地进行灌溉,避免水事纠纷。

除了参与灌溉管理外,在浇水过程中,农户的水票用不完,还可以通过协会出售。

雷振绪介绍,由于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协调,当地用水透明、公平,农民自觉采取平田整地、大改小、浅浇快轮等多种节水措施,或者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低耗水作物,促进了节约用水、精耕细作和结构调整。

脱幸福说,以水权定水资源,以水票定用水量,以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民主管理,张掖市创建了“水管单位+农民用水者协会+水票”的水权配置与流转运行模式,有效破解了农业节水难题。

以前在张掖农村长期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农渠上游农田浇水多,下游浇水少;村里势力大的农户浇水多,势力小的浇水少;大水漫灌浪费现象多,节约用水按需浇水少。如今,这些现象已绝迹。

黑河下游的生态环境也逐渐改善。据介绍,黑河已经连续12年完成了水量调度任务,累计向下游输水120.91亿立方米,占下游来水总量的57.5%,东居延海已连续9年不干涸,最大水域面积达45平方公里。

原标题:水是谁的?水权改革开启中国用水新时代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权试点查看更多>水资源查看更多>水权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