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访谈正文

解读《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5-01-30 09:54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唐斐婷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土壤环境监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月13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自1995年发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来的首次修订。本版特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锁对此进行解读。

中国环境报:从2006年开始研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到公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等两项标准,历时长达8年,这期间做了哪些工作?

林玉锁:我们用8年的时间围绕标准修订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第一是全国土壤环境形势究竟怎么样?第二是原来的标准存在什么问题?第三是国内外的土壤环境管理与标准存在什么差距?第四是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思路是什么?第五是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如何构建?第六是新标准制定方法学应该如何完善?第七是新标准的修订需要哪些数据支撑?第八是标准的修订或标准值的调整将产生什么影响?

这是标准修订必须回答的8个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得益于这8年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推进。首先,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对全国的土壤污染情况有整体上的把握。第二,对于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控总体思路逐步统一和明确,土壤污染防治的法规、政策、制度设计同步推进,土壤环境管理体制和措施逐步加强。第三,近几年来我国在建立和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和标准制定的方法学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国内科研机构开始积极关注我国新时期土壤污染新形势、新问题,系统研究、比较了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各类土壤污染的调查、评价技术原则及程序和方法,并结合我国土壤污染特点提出了适合国情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第四,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地方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和条件有了明显增强和改善。如果没有这8年方方面面工作的进展,土壤标准修订工作遇到的困难将难以克服。

中国环境报:修订草案删除了原《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刀切”规定的自然背景值和高背景值,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林玉锁: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1995年发布的,是根据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土壤环境状况制定的,标准的一些具体条款都是针对当时的问题。由于当时我国土壤环境总体形势较好,各项指标的限值宽严影响不大。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土壤环境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壤环境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和区域性的发展态势。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由于土壤本身具有不均匀性,土壤性质地区性差异大,情况较为复杂,不宜“一刀切”规定自然背景值。即使按行政区分省规定,也同样存在差异性的情况,从全国“一刀切”到分省“一刀切”仅仅是从“大不合理”变成“小不合理”。因此,这次的修订把一级标准值删掉了。针对我国土壤环境背景空间差异大、不宜规定单一限值的客观情况,目前基本设想是,国家规定确定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技术原则、程序和方法,各地依据国家规定的统一方法分别制定地方标准。

现行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实际上隐含着对于特定地区(高背景值或土壤污染区)、特定用途的土壤环境风险问题的考量,对此同样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宜“一刀切”规定,这次修订也删除了。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通常不是简单地对土壤环境质量做出“达标”或“不达标”的评价,而是基于风险评估方法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土壤环境标准主要是土壤环境风险筛选值或指导值,当土壤污染物含量超过相应风险筛选值,就会要求启动土壤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并提出针对性风险管控或土壤修复措施等。

原标题:农田标准能否告别一刀切?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解读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土壤环境查看更多>土壤环境监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