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分散风险 环境险能担几分?

2015-02-05 14:27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周雁凌 董若义关键词:环境污染工业环保环境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推行难在哪里?

法律依据、政策扶持不充分,承保方顾虑重重

记者了解到,环境险的推行并非一路坦途。在我国,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部分城市推出了环境险产品,但市场成效并不理想,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相关保险产品就退出了市场。

2007年年底,原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绿色保险制度建设,为环境险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空间,标志着我国环境险发展进入第二阶段。2013年年初,环境保护部和中国保监会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地方政府开展强制环境责任保险提供了重要的行政依据。

在国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积极推动下,环境险试点逐步在各省市和相关行业有序展开。2013年,山东省环保厅、保监局联合下发通知,确定在全省开展环境险试点工作,加快建立环境险制度。通知规定,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五大行业企业以及近三年内发生过严重污染事故的企业,应率先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为调动企业投保积极性,山东省提出,对按规定投保的企业,环保部门可以采取鼓励和引导措施,将投保企业投保信息及时通报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尽管各地纷纷开展环境险试点工作,但成果并不丰硕。究其原因,在于推行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尚未解决。

杨朝飞告诉记者,从各地试点情况看,部分企业受资金和认识限制,投保积极性不高;保险公司担忧经济风险,在环境风险防范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承保顾虑重重;部分地区环保部门认识不到位,舍不得放权;环境险强制实行的法律依据、政策扶持不充分,技术准备与人才培养严重不足,也导致环境险的推行步履缓慢。

■能否走上“阳关道”?

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激励与约束并举

分散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防患于未然,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重要作用。在高峰论坛上,如何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加快推动环境险的开展,让绿色保险发挥更大作用,甚至挑起环境治理的大梁,成为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话题。

仪垂杰告诉记者,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在基本原则中,增加了“损害担责”内容,与之相适应,新《环境保护法》专门建立了两项新的制度,即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和环境污染的公益诉讼制度。这一方面强调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另一方面也为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提供了保障。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社坤指出,尽管我国每年有大量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但是只有数量极少的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在此背景下,企业缺乏动力为环境污染责任购买保险。因此,要通过立法创造市场需求,依法实施强制保险。比如,制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例》或者在环境法律中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出明确要求,然后授权环保部门、保监部门制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实施细则;在单项环境法或《排污许可条例》中将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企业申请排污许可的条件之一;依据环境责任立法确定保险标的,对私益损害和环境公益损害做出界定;依据《保险法》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理赔程序。

基于保险大数法则,环境险只有在集中了大量独立的环境责任风险且能对这些风险加以区别时,才能很好地发挥其分散风险的功能。蓝虹指出,相关部门要增加对风险发生规律的认识,从而相对提高对风险发生概率的确定性,尽量降低风险冲突从而减少预期的索赔成本。

原标题:分散风险,环境险能担几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污染查看更多>工业环保查看更多>环境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