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报道正文

上海:从水质监测到治理 还百姓一个“水乡景”

2015-02-09 10:39来源:解放日报作者:蒋娅娅 李蕾关键词:水质监测水环境上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河道整治,打造宜人水景

水质监测提供了标准和参考依据,河道整治就要快步跟上。历届市委、市政府也一直把河道水环境治理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包括通过采取“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营造水景、改善生态”等有效措施,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比如苏州河这一上海“母亲河”的整治。据资料记载,苏州河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黑臭现象,1928年在苏州河取水的闸北水厂被迫搬迁到军工路黄浦江取水。20世纪50-60年代,苏州河污染加重;上世纪70年代末期,苏州河上海段全线遭受污染,市区河段中年黑臭,鱼虾绝迹,两岸环境脏乱。造成苏州河严重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系,以及感潮河流不利的水动力条件。

二十世纪80年代初,上海开始对苏州河污染治理问题进行研究。1988年对排入苏州河的污水实施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1993年投入运行,每天截流污水140万立方米。在此基础上,1996年开始进行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分三期进行,整整历时11年,总投资约140亿元。

整治成果已经显现。2000年,苏州河干流基本消除黑臭;2001年,市区河段甚至出现了成群的小型鱼类,而且鱼类品种和数量正在进一步增加。同时,主要支流消除黑臭,水质明显改善。2002年以来,市区河段的主要水质指标逐渐转好,稳步改善,达到了地表水V类(景观水)的标准。如今,苏州河河道整洁,市容明显改观,滨河绿地、公园面积大幅增加,亲水岸线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苏州河两岸正成为适合居住、休闲、观光的城市生活区。

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带动面上河道整治,城乡水环境面貌得到持续改善。2000年以来,综合运用截污、疏浚、治岸、绿化、调水等治理手段,上海各级水务部门实施了中心城区河道整治和郊区骨干河道整治,目前全市市管、区(县)管骨干河道整治率约为50%。通过多年的持续整治,到2005年底,本市中心城区河道已基本实现了消除黑臭的阶段性目标。目前,本市城乡水环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防汛排涝能力大大增强,社会公众对中小河道治理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在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基础上,2006年起,本市相继开展了郊区黑臭河道治理、郊区“万河整治行动”、界河整治、河道生态治理等镇村级中小河道整治,到2010年底,全市河道消除黑臭,一些中小河道的面貌也正在逐步改善,本市河道治理已从“消除黑臭,改善水质”阶段向“稳定水质、修复生态”阶段转变。

不过,市水务部门也坦陈,本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与2020年的目标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部分镇村河道还存在脏、乱、差的现象,要建设成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河道水环境,依然任重道远。未来3-5年,市水务部门还将集中投入、持续治理,目标是至2020年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上升至78%,镇村河道劣Ⅴ类水质水体占比下降5个百分点,持续改善河道水质,稳步修复河网生态,营造水生态文明建设亮点,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河道水环境。

原标题:从监测到治理,还百姓一个“水乡景”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质监测查看更多>水环境查看更多>上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