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京津冀战略一周年 环保“协同防治”任重道远

2015-02-26 08:30来源:中国证券网作者:姜隅琼等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环境保护法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中央“协同防治”精神的指导下,京津冀开啃“硬骨头”。

在过去的一年里,京津冀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预案和联动响应机制;水利部组织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提出京津冀地区以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偿还生态环境欠账;津冀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明确煤质要求,减少散煤使用;京津两市签署了“1+5”合作协议,其中特别强调“协同开展污染治理”……

尽管如此,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根据环保部的统计,2014年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仍然不到全年五成,区域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十一个排在污染最重城市的前二十位之内,区域内PM2.5年均浓度平均超标1.6倍以上。

面对重污染天气,环保部副部长翟青表示,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在机制、制度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区域联防联控还有很大的强化空间。对重污染天气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针对严峻的形势,京津冀三地出台了更有针对性的计划。1月27日,天津市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这是继北京通过并实施《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后,京津冀地区出台的第二部相关地方法规,强调在治理举措上的地区联动。

《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专设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的章节,提出要定期协商京津冀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重大事项,根据该地区防治需要,加快淘汰高污染排放车辆;三地政府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协商采取应对措施;对在省市边界建设可能对相邻省市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重大项目,及时通报有关信息;加强与北京河北两地的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合作,推动三地在节能减排、污染排放、产业准入和淘汰等方面环境标准统一。

在《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近一年后,北京市人大代表于1月25日开始审议市政府关于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北京去年年均PM2.5浓度下降4%,没有达到5%的目标。对此,北京方面表示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计划投入108.5亿元用于大气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调整退出300家污染企业,同时呼吁京津冀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加强合作。

据悉,河北正在研究制定大气污染治理的“加强版行动方案”——《河北省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行动方案》,有望在3月完成。

交通一体化率先“起航”

相关部委积极顶层设计,三地各自积极行动。梳理近一年来京津冀三地在交通领域的动作,其一体化“雏形”渐显

新机场、一卡通、一小时交通圈……在京津冀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周年庆”之际,京津冀整体规划正在提速,交通一体化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先领域,必将率先突破。

去年10月末,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同意《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任务分工方案(送审稿)》,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开始临近“落地”。此后在11月末,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表示,该部正会同有关方面组织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将建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施项目清单,确保交通一体化能够取得真正实效。

原标题:京津冀战略一周年 三大方向突破在即 顶层设计将出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法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