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评论正文

建筑垃圾资源化 不缺技术 缺政府主导

2015-03-03 09:33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张聪关键词:建筑垃圾垃圾围城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几年,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约为15.5亿吨~24亿吨之间,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约为40%

根据上海市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估算,如果2020 年这些建筑垃圾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可以创造价值1 万亿元

实际上,未经任何处理进行直接填埋的建筑垃圾约占总量的98%,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的约占2%,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远低于德国和日本的90%,英国的80%和美国的70%

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面临着相对于天然材料更高的成本,这主要体现在建筑垃圾的分拣、破碎、搅拌、养护和特殊的产品检测方面。如果考虑到当前我国实际情况,企业的成本压力很大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以下简称产业发展报告)日前在北京发布。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年建筑垃圾产生量超过15亿吨,当前约有20多家相对专业的企业进行建筑垃圾的再利用,主要生产建筑垃圾再生砖,全国再生利用率仅为5%左右。这与韩国年产建筑垃圾6000 多万吨就有373 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数量相差太大。

产生量巨大且逐年增长,资源化利用却处于初级阶段

问题不在于处理技术上,而是缺乏支持;有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缺乏原材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效果并不显著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迅猛壮大,在城市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垃圾的不断增加,很多地区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

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约为15.5亿吨~24亿吨之间,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约为40%,产量惊人。

以北京为例,其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多达4000万吨。未来数年,因我国加速推进城镇化,因此建筑垃圾排放量会越来越大。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郭海斌认为,在经过有效开发后,我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最终可达95%以上。

根据上海市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估算,如果2020 年这些建筑垃圾如果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可以创造价值1 万亿元。

然而,目前的尴尬现状是:一方面,大量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置或简单填埋,占地又污染,且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而另一方面,有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却因缺乏建筑垃圾原材料,面临着无材料来源的生存窘境。

原标题:不缺技术 缺政府主导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建筑垃圾查看更多>垃圾围城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