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深度】环保NGO生存多艰面面观

2015-03-16 08:28来源:新金融观察关键词:环保NGO环保项目绿石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开源难 节流亦难

李春华每天大部分工作是在考虑钱的问题,如何开源和节流。即使目前绿石的资助方相对稳定,但并不代表未来没有任何风险。

绿石2013年财务报告显示,其前五大捐赠方是阿拉善SEE基金会、太平洋环境组织、南京市民政局、腾讯公益基金会、江苏省环保厅,其中最大捐赠方SEE基金会投入是56万元,占到绿石总获赠资金的71.6%。

“我们也在争取更多基金会或政府机构的资金支持,以此来稀释来自大额捐赠方的投入比例,因为我们很担心大捐赠方未来会做出战略调整,不再资助我们。”李春华说,由此,绿石在申请捐赠时会考量这个基金会的愿景与自身是否一致,以及它的资金来源、机构背景等很多方面。

在开源方面,环保NGO也有一些灰色做法,比如让业内讳莫如深的“绿洗”行为。有的违法排污企业通过环保NGO来宣传自身环保形象,通过资金支持来为自己洗白。

“曾有企业以这个目的找到我们,但都被我们拒绝了。”李春华说,“在选择企业资助方时,我们会非常慎重,特别是一些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生产型企业,我们会做非常多的调查研究,即使现在没有违法排污问题,如果未来存在这个风险,我们也会选择放弃。”

由于国内环保NGO通常没有公开募款的权利,所以在筹资困难的情况下会有一些“游走在法律模糊地带”的募款行为。一位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近两年,有一些NGO通过自身社交网络进行募款,或者与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合作,挂靠在这类基金会下面的专项基金或者项目下面获得捐款。

贾西津认为,这两种灰色募款行为将来会被逐渐规范的,并不是NGO筹款的长远之计。国家应该向基金会放开公募资格,公募资格以及公募权的松动符合国际惯例。如果放开公募权,民间环保组织的筹资平台打通,资金困境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做公益就应该有资金募集资格,这是很天然的事情。”

在节流方面,环保NGO也面临很多障碍,比如环保NGO并没有享受到做公益所应享受的免税或缴税优惠政策。

徐磐石对新金融记者说:“如果我们申请的项目资金最后有结余,这部分钱是需要缴税的,按照10%-25%的比例。在我们年度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用来缴税,这对于公益项目是不合理的,因为这部分钱不是NGO的经营利润,而是来自捐款,不应该和其他工商类企业一样缴税。”

其实税制不合理是所有社会公益组织所面临的问题。据了解,完成注册的NGO在国内有50多万家,其中申请到免税资质的只有1万多家,而环保NGO只占国内所有NGO数量的2%左右,所以能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的环保NGO数量微乎其微。

“在中国做NGO是非常艰苦的事情,因为在资金血液上就被卡掉很多。”徐磐石说。

原标题:环保NGO生存多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NGO查看更多>环保项目查看更多>绿石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