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评论正文

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可取鲁尔的“治霾经”?

2015-03-23 11:04来源:中电新闻网作者:刘莹关键词:污染治理PM2.5鲁尔工业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月16日,环保部公布了今年2月74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2月份的平均达标天数比例比1月份提高了1.9%,空气质量有所改善。数据好转的不只是今年2月,记者从近日京津冀三省、市均晒出的“治霾成绩单”中了解到2014年PM2.5平均浓度北京下降4%、河北下降12%、天津下降13.5%。变化不可谓不大。“去年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京津冀在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上第一次形成各方高度共识,协同防治联防联控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说。

但今年两会上,代表们对于京津冀地区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污染治理措施”的方式还是直呼“有些难”。主要问题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自为政;污染程度不同,排放无统一标准,排放标准差距大,这些给大气污染防治带来较大压力。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又为京津冀地区治理污染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很多人提出要大幅度限制燃煤使用,并在京津冀周边不再建设燃煤电厂之时,中德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陶光远提出,德国鲁尔区4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有1000万千瓦左右的燃煤电站,每年还可炼2000多万吨钢,可PM2.5浓度只有京津冀地区的1/5。他提出德国鲁尔工业的污染治理和城市转型都是很好的前瞻性教材。

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与京津冀地区颇为类似的是鲁尔区人口密度很大,是德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倍,同样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机械制造业、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工业产值曾一度占全国的40%。到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已成为当时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工业中心。彼时,德国人也不得不忍受雾霾空中飘的生活。如今,鲁尔工业区彻底摆脱雾霾,年均PM2.5在21微克/立方米左右。那么,鲁尔区的治霾的经验是否值得京津冀地区借鉴呢?为此,记者进行了以下梳理。

治理手段(1)国际国内立法、欧盟联防联控

8000部法规、643个监测站

德国对于空气质量的管理基于法律层面,首先是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污染防治方案;目前德国及各地已出台8000多部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建立起强大的空气监测网络和预警响应机制。德国联邦和各州共设有64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鲁尔区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还得益于欧盟的统一环境政策,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主导缔结的《关于远距离跨境大气污染的日内瓦条约》,强调通过各国科技合作与政策协调来控制污染物排放。1988年,鲁尔区80%的发电厂安装了烟气净化设备,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发电厂在1993年之前全部关闭。

原标题: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可取鲁尔的“治霾经”?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染治理查看更多>PM2.5查看更多>鲁尔工业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