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环评机构脱钩需防“打断骨头连着筋”

2015-03-27 11:28来源:长江网作者:盘和林关键词:环评红顶中介脱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保部公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将分三批,在2016年年底前全部脱钩或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环保部直属单位的8家机构今年率先完成。

环评腐败已成为环保部门久治不愈的顽疾,此次,环保部让环评机构限期摘掉“官帽”无疑是刮骨去毒之举,也是斩断腐败利益链条、自我净化的必要之举,值得老百姓为之点赞。 但俗话说,“亲不亲,姓上分,打断骨头连着筋”,摘“官帽”只是第一步,并不意味着一“摘”就灵,仅仅简单脱钩难以阻止这些“姑表亲”----环评机构借着种种千丝万缕、藕断丝连的关系进行寻租。笔者认为,只有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彻底改革环评机制,才能真正消除“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的腐败乱象。

这些“环评中介”从环保部门官办系统中剥离出去,只能说是堵住了环保部门的自身寻租问题。今年2月份,中央巡视组在向环保部反馈巡视意见时,就专门指出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据环保部2011年统计,全国环评机构共1162家。在全部环评机构中,事业单位环评机构有576家,其中挂靠在各级环保系统的有333家。这些为数不少的环评机构仍然是环保部门的“姑表亲”,其从业人员要么是多年的同事,要么是曾经的领导,简单脱钩恐怕还是难以斩断这些环评机构的寻租行为。

退一步来说,“姑表亲”是否影响环评结果的公正性暂且不表。公共管理中的“规制俘获”理论告诉我们,规制机构往往偏离公共利益,规制官员、机构常常被拖入规制对象的阵营。也就说,就算是“不沾亲带故”的社会环评机构,也能利用腐败行为等手段,将环保部门及相关官员最终“俘获”到自己的阵营中来。

其实,环评乱象的板子全部打在环评机构身上面也是不公正的,真正始作俑者其实是环保部门手中的权力,如果不彻底改革环评机制,简单脱钩只能是权力寻租行为转移而已。“环保部真正的、最大的权力是环境评价,因为项目环评这一关过不了,后面什么手续都办不了。”原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曲格平说过的这句话令人印象颇深。在以前的实践中,如果不是环保部门认可的环评机构做的环保评估往往被“鸡蛋里面挑骨头”,屡改不能通过,这一现象恐怕在脱钩后仍难以消除,因为环保部门的权利仍握在手中,依然充满诱惑力。

环保部此次将全国环保系统的环评机构全部脱钩,这只是第一步,必须综合发力,才能真正遏制环评乱象。第一,加强法治思维,运用法律法规对规制部门、规制者建立起规制机制,防止公共利益被“俘获”。第二,建立环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只有厘清环评的权力、责任边界,才能遏制环保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第三,推行“阳光环评”,将所有环节予以公开、透明,扩大环评审批权的公众参与程度,并将环评结果的监督权交给大众,而不是少数专家或各级环保部门。第四,建立环评结果的“盲审”制度。如我国博士论文的盲审制度,在“双盲”的机制下,导师和博士生不敢把低质量论文送出外审。第五,建立环评结果监管不力的问责、处理力度。

原标题:环评机构脱钩需防“打断骨头连着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