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人物正文

龚宇阳话土壤修复:当前污染场地修复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2015-04-07 08:49来源:生态修复网微信作者:龚宇阳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污染污染场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面推动修复产业发展

我国污染场地数量之多,以及污染场地对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影响之大,使得场地修复产业面临空前发展机遇。据保守估计,我国修复行业的年收入可达2000亿人民币。为促进修复产业的规范发展、加强其全球竞争力并切实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政府应实行场地修复的“许可经营”以及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制度。此外,通过政策调控,建立并发展产业联盟,达到规范行业行为、促进信息交流、提供专业培训、规范第三方治理、监管和监督等目的。

鼓励公私合营的融资机制

缺乏一套成熟的融资机制无疑是污染场地修复管理的主要障碍。近期,财政部力推的公私合营(PPP)融资政策已将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纳入其中。建议环保部在“十三五”规划中选择几个大型的示范性项目进行尝试和推广(如大型铬污染场地,六个重金属试点地区的污染耕地)。对工业场地,建议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提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收益,统筹建立土壤污染预防与治理资金机制。

加强土壤污染的信息公开和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

新环保法的出台为工业场地和耕地土壤污染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铺平了道路。在“十三五”期间,政府可以制定一套针对土壤污染管理的详细指导方针和执行程序。可参考环境影响评价中对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对社会公开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修复方案和实施规划、修复完工报告以及场地后监测和评估报告等内容,并寻求公众反馈意见和鼓励公众参与。为确保顺利有效的公众参与,“十三五”规划应着力于公众教育和提升公众环境修复意识。在从政府“管控模式”逐渐向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和社会共同管理模式的转化过程中,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非政府组织和专业机构参与工业场地和耕地土壤污染管理和监督工作。

作者简介

龚宇阳博士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前往美国深造并获得工程博士学位。在美国工作十多年后于2001年回国工作。在美国工作期间获得了美国注册工程师等多种专业执照,并担任过美国著名公司博杰集团副总裁。

龚博士有20多年的场地修复专业经验,成功地完成了几百个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工程修复、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监管项目。他参与的项目覆盖美国、中国、中国台湾、日本、以色列、斯里兰卡、菲利宾和韩国各地。国内他参与了大量早期在重庆、北京、江苏和浙江的修复示范工作。龚博士拥有污染场地修复复合系统等多项专利,在国际刊物、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和演讲,也是多本专业著作的作者。

龚博士目前担任ESDChina和中环循(北京)环境技术中心董事总经理一职。社会公益工作包括: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PACE)董事(曾是会长和创始人之一),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董事,美国健康与环境污染基金技术委员会技术顾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环境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污染场地修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产业协会循环经济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大学环境修复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职务。

延伸阅读:

李晓东话土壤修复:国内外热脱附技术研究简要综述 

原标题:龚宇阳:当前污染场地修复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污染场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