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2015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

2015-04-22 09:01来源:中国给水排水微信作者:车伍等关键词:海绵城市水环境水资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涉及一系列新的基本概念、参数和方法,其控制目标也与传统排水系统有很大差异。对这些基础问题、关系与要点的透彻理解和把握,是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作为系列解读文章的第一篇,结合编制过程中的深入思考及长期研究和实践经验,着重阐述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狭义与广义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海绵城市的关系,以及综合目标的构建与各子目标之间的关系等基础问题,以期更清晰、科学地指导后续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的推进。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将发展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超过200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设生态、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但中国城市仍普遍面临内涝频发、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灾害,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模式弊端显现,难以为继。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国办发(2013)23号、国发(2013)36号政策文件,高度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要求各地2014年底前编制完成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这些举措促进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等多部规范标准新编或修编,引发业内对“低影响开发”、“排水防涝”、“调蓄隧道”、“海绵城市”等热点问题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也进一步推动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嘉兴等城市雨水调蓄池、调蓄隧道等设施及低影响开发示范区的积极建设。

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北京建筑大学主编,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等9家规划设计单位参加编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于2014年11月发布试行。《指南》的发布产生了巨大反响,但对指南的理解和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惑、疑问和误读,对科学地理解《指南》和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形成阻碍。

1海绵城市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国内对低影响开发及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缺乏广泛、长期、深入的系统研究和实践。面对新的理念、方法、技术和更高的要求,以及一系列复杂的城市雨洪问题,在推行《指南》的过程中会面对许多的困惑: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的基本概念、内涵、内在联系是什么?绿色、生态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能否全面解决中国城市雨水系统问题?如何制定海绵城市的控制目标,兼顾排水防涝、污染控制等综合控制目标?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克服各种障碍,推进低影响开发和常规、超常规雨水蓄排系统(有时也分为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或小排水和大排水雨水系统)的提标改造,为切实实现海绵城市提供必要条件?海绵城市建设必然涉及城市规划、环保、给水排水、水利、园林景观、建筑、道路等许多行业和专业,如何取得共识,并协调这些复杂的关系?

对上述问题缺乏清晰、客观的认识,不仅会妨碍对《指南》的透彻理解,也会严重影响对它的贯彻落实,甚至出现错误的理解和决策,难以切实指导海绵城市的建设实施。

2海绵城市重要概念与内涵

低影响开发(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目前,在国内对低影响开发(LID)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解读,也包括“LID无用论”和“LID万能论”两种极端倾向。因此,有必要首先阐明本指南这一最核心的概念和内容。

2.1狭义与广义的低影响开发

1990年马里兰州乔治王子郡环境资源署首次提出LID的理念,旨在从源头利用小型、分散措施恢复场地开发前的水文循环,更经济、高效、稳定地解决径流污染、径流减排和CSO控制等综合问题。从近年低影响开发在发达国家的应用情况看,多指进入市政管道之前,在场地规模上应用的一些源头分散式小型设施,主要有生物滞留(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桶等,主要针对中小降雨事件进行径流总量和污染物的控制,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设计降雨量作为重要的控制目标和设计依据。为了便于理解和阐明观点,笔者将源于美国的这种侧重源头控制,已经形成一定体系,有明确的术语定义、技术手册、指南、措施分类甚至相关产业的LID,界定为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原标题:2015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水环境查看更多>水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