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我国环境监理制度建设现状及建议

2015-04-30 11:08来源:《环境影响评价》杂志作者:谷朝君关键词:环境监理环境管理环保验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规范监理技术,探索专业化的服务方向

目前,环境监理工作的制度、方法、程序基本沿袭工程监理的模式,并不完全符合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律,其结果是环境监理模式不能很好地契合环境保护要求。因此,应尽快建立一整套符合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的有效的环境监理程序和方法,该简化的简化,该突出的突出,充分发挥环保专业优势,提供专业化的环境保护咨询服务。例如,一项500km的线性工程,沿线涉及10处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环境保护目标。对于该项工程,环境监理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这10个特殊保护目标上,制定出符合这些特殊保护目标特点和保护要求的监理方案,编制通俗易懂的环境保护手册,将环境保护手册发放给施工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并对其进行简单培训,将环境保护的要求转化为项目参与各方的自觉行为。在此基础上,提供专业化的环境保护服务将事半功倍。而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一般性环保要求,可以通过对工程监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来实现环境管理。总之,环境监理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注重专业化。

明确提前介入,突出设计阶段监理作用

我国涉及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的可研阶段完成。但在工程实践中,到了设计阶段(包括施工阶段),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选址选线、环保措施等或多或少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调整发生后,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较环评阶段的建设方案会发生变化,甚至是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环境保护目标的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设计单位没有认真研读环评报告书及批复文件,或缺乏专业环境保护知识,会出现明显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设计方案,如果按照这一设计方案开展建设工作,会带来不可逆的环境影响。因此,项目设计阶段的环境监理需提前介入,将环境保护理念提前渗透到设计中,对环境影响的减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环境监理发挥专业化特点、构建自身特色的突破口。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理查看更多>环境管理查看更多>环保验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