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报道正文

湖南湘潭垃圾分类推广举步维艰

2015-06-18 10:02来源:红网作者:谭涛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分类不可回收垃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分类减量以及资源回收利用,然而湘潭市开展垃圾分类的试点大部分都没有达到这一效果。市环卫处一工作人员介绍,垃圾分类包含三个环节,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但是湘潭市目前并没有建立起这样一个完整的分类体系。可回收以及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往往都是一起运输、一起填埋,并没有后端处理设施。这往往会挫伤市民实施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也受到了阻碍。

环保志愿者沈政伟表示,在垃圾分类的体系中,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也是垃圾分类难以推广的一个原因。他认为,立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法律对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职责和义务的行为设定相关的法律责任,包括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行政处罚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等。

成本高增加推广难度

前不久,羊牯塘街道工作人员涂娟艳前往株洲一家环保公司,协商羊牯塘社区电子垃圾处理的问题。然而,由于社区提供的垃圾量太少,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并没有答应合作。电子垃圾是垃圾分类中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它典型地反应出制约垃圾分类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成本。

市环卫处工作人员介绍,湘潭市目前垃圾填埋的处理成本平均每吨是50多元,但假如实行垃圾分类,这个数字至少要翻好几番。虽然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但是垃圾分类回收并不能立马产生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在前期,企业或单位会处于亏本阶段。因为此时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等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设备的添置等,且前期垃圾有效回收量较少,完全不能立马获利。只有垃圾分类机制运行成熟后,收效才能逐渐好转。

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影响垃圾分类的另外一个制约因素。湘潭市一家环保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拾荒、废品收购大军,是中国垃圾处理的一大特色。其中,有捡破烂的“专业户”,还有清扫环卫工等。这些民间自发的拾荒者,均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约束,往往导致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同时也会减少垃圾分类的量,进而影响垃圾分类市场的整体运作。

原标题:湘潭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1公斤 垃圾分类推广举步维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垃圾分类查看更多>不可回收垃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