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报道正文

广西桂林每年产生数万吨电子垃圾 目前再利用几乎为零

2015-06-18 14:32来源:桂林生活网作者:沈青关键词:垃圾处理电子垃圾回收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桂林市总人口为498.84万人,其中15-59岁人口为328.01万人,手机用户至少占到其中的90%。那么,桂林人目前持有手机数量至少300万部,如果每人平均每两年换一部手机,就意味着桂林每年会产生100万部以上的废旧手机。

根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表明,2005~2016年,桂林市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13年增长速度最快。而到2016年,桂林将面临10年来电子废弃物产生的最高峰,估计当年将产生2.7万吨电子垃圾

据市环卫处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区平均每天处理生活垃圾能力在900吨左右,以此类推,桂林如果想要填埋处理2.7万吨的电子垃圾的话,至少需要花费一个月时间,而且前提必须是,全城的其他生活垃圾处理暂时“搁置”。

巨量电子垃圾去哪了?

记者对50位市民进行了访问调查,结果显示,除了6位市民选择了将“电子废弃物赠与他人使用”的答案外,其他44位市民处理电子废弃物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50位受访市民中有10位选择“让其流入二手市场”。他们认为,淘汰下来的电子产品,能被二次利用应是最低碳的做法。

中山南路上的南城市场二楼,是市民淘汰废旧电脑的“归宿”之一。

来这里的人不是寻找还能用的配件,就是把“退役”的旧电脑拆分或整体出售,但在这里,它们的身价往往只是购买时的百分之一。

南城市场“星月电脑”的老板提着一个电脑主机对记者说,“配件都是好的,连上显示器就能用,只要40元你就可以拿走。”旁边另一台八成新的19寸显示器,售价也不过200元。

据他介绍,他从出售者手中回收来的价钱更低,一台使用5年以上的电脑的主机,能卖出300元已经是“天价”,“几乎不可能”。

此外,手机、平板电脑这些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回收的价格也多是如此。

第二类,选择将废弃电子产品“放置在家中或者丢弃”的市民有7位。

在三里店长城花园居住的吴小姐对废弃电子产品一般都没有“好脸色”。“我没有时间等上门收购的人来收,再说卖掉能得几个钱?扔掉不碍眼。电池和一些废旧小家电都是随生活垃圾一起倒掉。”

而环卫部门一般会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那些较显眼的、有回收价值的电子垃圾会被挑出来另行处理,混在生活垃圾里难以发现的电子废旧品,则按普通垃圾以统一填埋方式处理。

第三类是“卖给废品收购者”,选择这一做法的市民最多,有27位,可见市内绝大多数的电子废弃物面临的是这一命运。

“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旧家电。”在市区一家快餐店工作的小李说,以前商场还会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现在却好像没影了。“家里现在如果有体积大的旧电器,就直接卖给收废品的,换个几十块钱也比在家占地方好。”

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多是上门回收,而这些电子废旧物又最终流向了哪里呢?

河南人老屈在桂林收购废弃电子产品已经有5个年头,他几乎包揽了市内王城、甲天下等大型电脑城的废旧电脑回收生意,很多回收废品的小商贩每天也往他的仓库一车车拉货。

6月15日,老屈带着记者走进他在东安街的仓库。仓库外塑料的电脑机箱堆了有两层楼高,几百套电脑键盘丢在一旁。仓库里,数以百计的电脑主板和电源让人无处下脚。

在这里,无论是20元一块的电脑主板,还是3元一个的废旧手机,命运都一样。

“我租了三个仓库都不够用了,每隔几天就要大货车运走几吨,至少还有上百吨(电子垃圾)没有运走。”老屈说,桂林的废旧电脑和手机以及其他电子垃圾基本都是进行简单拆卸后,打包运往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用于提炼贵金属。

原标题:桂林每年产生数万吨电子垃圾 目前再利用几乎为零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处理查看更多>电子垃圾查看更多>回收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