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京津冀环境保护如何突围?

2015-06-29 11:21来源:人民政协报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污染治理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编者按:

近日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有关专家表示,环保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心,会在协同发展中率先突围。

京津冀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十分脆弱,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大气和水的污染治理都急需解决。这些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单靠区域独立治理已无法解决。早在协同规划通过之前,京津冀就已在环保一体化上迈出了脚步,2013年9月,国家多个部委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今年4月2日,农工党中央在京召开了“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相关议题,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从不同角度对京津冀区域环境的保护提出了建议。本报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农工党中央常委王金南:设立生态红线 构筑生态共同体

京津冀地区是目前全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加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期国家重要战略决策,是落实“四个全面”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对于统筹京津冀区域环境与发展,破解区域资源环境约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国际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京津冀地区是一个环境和经济共同体,因此,要尊重自然生态本底,以环境空间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制定实施基于环境功能的分级分区控制体系,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引导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往生态化、集约化转变。以生态红线调控区域发展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划定和严格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水、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红线以及耕地、水资源和煤炭资源红线,调控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

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是一个大系统工程。主要构建“三区八道六风口一屏障”的防风固沙生态体系、建设“十区四横两纵”地表水源保护生态体系、构建“十一区七道一带”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两屏(坝上生态屏障,燕山-太行山生态屏障)、三区(水源涵养区、防风固沙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七带区域自然生态安全格局,对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等实施休养生息,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原标题:京津冀环境保护如何突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污染治理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