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三问“临沂之争”

2015-07-09 09:21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岳跃国 谢佳沥关键词:污染企业排污临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临沂之争”已经持续了一周,全国仍在观察临沂,各地仍在议论临沂,观察这座城市的政策动向、转型定力。

随着一系列事实的澄清,围绕环保约谈整改的“临沂之争”暂告一段落,但围绕治污、围绕转型、围绕环境与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仍在持续。

一次本来再正常不过的约谈整改却引起轩然大波,此事本身值得深思。在新环保法正在各地落实、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之际,对“临沂之争”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其反映出的问题,具有超越临沂地域、超越环保本身的重要意义。

一问:争论背后暗藏哪些利益博弈?

针对临沂治污的讨论很多,有的称之为“临沂样本”,有的称为“临沂事件”,有的称为“临沂之困”。仅从这些不同的名称就能看出,各方有着不同的解读。我们权且称之为更为中性、客观的“临沂之争”。

一次约谈整改引起这么大的分歧和反弹,主要是因为触及了多个敏感话题:一是环保,二是就业,三是发展,四是稳定。这4个话题交织起来,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引发强烈关注。

有观点认为,临沂强力治污影响到了群众就业、社会安定、金融稳定。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一关联明显存在牵强附会之处。然而,在争论之中,这一观点确实转移了公众视线,误导了社会舆论。

也就是说,在这场争论之初,环保被绑架了,舆论被绑架了,地方政府被绑架了。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博弈。

表面来看,这是污染企业和环保部门的博弈,是违法企业和环保法律的博弈。实际上,是两种不同发展模式、两种不同发展理念的博弈,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博弈,也是资本和政府的博弈。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临沂之争”看似一个环境问题,实则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争论的核心看似要不要强力治污,实则是要不要转型,要不要严格执行新环保法、落实中央有关政策。

纵观这次“临沂之争”,公众的关注点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先是关注约谈整改影响了多少人就业,之后关注污染企业该不该关停,进而演变为关注当地的转型之困。这是一个逐渐接近问题实质的过程。

这些被停产整治的污染企业,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是赚了大钱的,在环保要求松的时候是赚了大钱的。如今,一被查处就喊冤叫屈,目的就是为了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环保要求高了,企业不仅不愿为员工生计埋单,反而将本该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推给社会、推给政府,并企图将就业等社会问题作为与政府叫板的筹码。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

在这种喊冤叫屈声中,一个基本的事实容易被忽略。那就是,造成这些严重污染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追根到底,并非当地政府的强力治污,而是当事企业长期不注重环保、屡屡违法生产所致。

事实证明,我们不能光指望这些严重污染企业来解决就业,不能光指望这种忽视甚至损害公共利益的企业来贡献财政。相反,只有严格执法,才能将守法是底线的理念传导给企业,企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地方经济以及就业才有稳定之基。

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表面利益与根本利益的比较中,相信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会算明白账,政府越来越会算精细账,公众越来越懂得算生态账、健康账。

二问:强力整改是不是环保“大跃进”?

在“临沂之争”中,有人将环境整治喻为刹车,认为“点刹”比“急刹”好。按照这一逻辑,有人将临沂的做法称为“休克式疗法”、“急转弯式治污”,有的甚至称之为“大跃进”。

这里,权且不论这一比喻是否恰当。认为“点刹”比“急刹”好,需要明确两个基本前提:第一,“点刹”要能够刹得住;第二,前方要有足够的刹车距离。

舆论注意到,57家被停产整治的企业中,有的长期违法排污,有的违法建设,很多在过去被查处过,有的竟达20多次,但直到这次被关停前环境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也就是说,对这些污染企业,当地已经给出了足够的“点刹”机会,但并不奏效。

由于企业长期超标排污,临沂的环境问题突出,治理迫在眉睫,再也不允许给出太长的“点刹”距离。如果仍一如既往,临沂的环境问题将更为严重,最终会贻误治理和发展时机。

原标题:“临沂之争”三问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