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访谈正文

【访谈】大数据能否破解数据造假难题?

2015-07-13 09:27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李莹关键词:环保大数据环境监测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通过线上、线下数据对比,能够迅速发现企业偷排行为。一个真实的案例是,某公司焦炉烟囱二氧化硫自动监控数据长期稳定在20mg/m3。但现场人工监测发现,实际数据为100mg/m3~200mg/m3,检查前后自动监控数据差距较大。经调查证实,企业擅自拔出部分二氧化硫测量探头,使采样孔漏气,稀释排放污染物,人为干扰采样装置、降低测量数据,造成监控数据失真。针对公司的违法行为,环保局依法对企业下达了处罚决定书,对企业存在的超标排放、干扰自动监控数据行为,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处罚,追缴2015年第一季度焦炉烟囱二氧化硫排污费,启动按日计罚程序,公安局对涉嫌违法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作出了行政拘留10日的行政处罚。

目前,我们正通过分析数据异常波动为环保部门精准执法提供线索。例如,我们每周都要为浙江省嘉兴市环保局提供一份在线数据出现异动的企业名单,环保局可以根据这份名单,有针对性地执法检查,执法效率可大大提高。

中国环境报:据您了解国外有没有通过大数据研究,发现环保数据造假的案例?

林宣雄:目前,国外大数据在环保领域还没有典型案例。这是因为,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解决,而大数据的概念是这几年才提出的。但大数据应用在国外有一个经典案例,值得借鉴。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几周前,谷歌公司通过对运用谷歌软件搜索流感相关信息的人群进行分析,成功地预测了流感在美国境内的传播,其分析结果甚至具体到特定的地区和州,并且非常及时,令公共卫生官员倍感震惊。因为通常来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要在流感暴发一两周之后才可以做到这些。

大数据拥有如此大的威力,对于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的我国来说,其应用意义更加巨大。将大数据应用于环保领域,也将成为我国的一大创新。

基础数据获得方面急需哪些突破?

■首先要形成拉直、拉真、拉准的机制

中国环境报:要进行大数据研究分析,前提是有海量数据。现在我们具备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吗?

林宣雄:近年来,环保物联网的建设已经为环境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什么是环保物联网?通俗地讲,就是将应用在环保领域的传感网挂接到互联网上就构成了环保物联网。例如,各种环境监测设备收集了大量的环境相关数据,如COD排放量、SO2排放量、空气质量等,将这些数据传到互联网上,就形成了环保物联网。

目前,我国的国控污染源已经全部联网,仅污染源一类每年全国就有近50亿条的基础数据产生,这些数据为我们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一定基础。

中国环境报:据了解,目前我国地市级、县级污染源联网推进工作并不十分顺利,这是为什么?

林宣雄:目前的数据造假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有政府行为。如今数据造假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地方利益和中央利益的博弈。地方不愿意往上报数据,不愿意让中央知道地方的真实情况。

因此,要通过大数据防止数据造假问题,首先要形成拉直、拉真、拉准的机制。拉直,是指地市级、县级的环保数据要联网到省、联网到国家。如果数据不能拉直,就无法判断数据是否造假。如果数据都是地方说了算,都烂在下面,也就无所谓真假了。拉直后要拉真,拉真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信息公开。数据上传后,必须把它们亮出来、晒出来。最后才是拉准。数据的准和真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如果一些仪器安装的位置不合适,数据也会不准。目前,数据联网、实现拉直是最关键的问题。

中国环境报:一些研究机构反映,目前数据收集困难重重。您认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突破?

林宣雄:数据收集难度大确实是很多研究者的障碍。如果能够将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等数据纳入数据库通盘分析,将会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只有用更加混杂的数据,才能矫正错误的、混乱的数据。例如,电厂的排污数据,可以通过用煤量、发电量等数据验证。

原标题:大数据能否破解数据造假难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大数据查看更多>环境监测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