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国际正文

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借鉴

2015-08-06 08:38来源:三亚日报关键词:水务海水淡化新加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河道整治,保护生态

新加坡河是新加坡商业中心的发源地,新加坡传统的贸易和商业活动一直在河流两岸延绵不息。新加坡河与加冷河是城市集水区的水道,从19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的拓荒者抵达新加坡海岸,其中许多人沿码头和海岸定居。随着新加坡河和加冷河沿岸的港口活动蓬勃发展,停泊在港口的船舶以及沿岸的寮屋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直排河道,养猪场和养鸭场的动物排泄物也掺杂在河流污染中。20世纪60年代,这些河流基本上污水横流,极度污染。1977年,时任总理的李光耀先生发起“十年清河,十年河清”行动,新加坡政府提出口号“10年后要在新加坡河里垂钓,在加冷河里捕鱼,我们可以做到”,对河岸的综合整治正式启动,政府部门被勒令通力合作,改善新加坡河的水质、制定相关法律,并最终对新加坡整个中部地区进行再开发。

1、新加坡河和加冷盆地的清理

贯穿于整个城市中心的新加坡河是新加坡的生命之河,总长约3.2公里,起始于马里亚海湾,流经新加坡的中央商务区、文化及市政中心及以传统商住民居构成的娱乐中心。

经过20年的更新工程,超过2.6万户居民搬进了政府组屋,大大改善了其生活条件。大约5000名街头小贩、4.6万名自建房主以及800名驳船船主也都被迁到别处,2800个小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被迁到工业园,还有600座养猪场和500座养鸭场被逐渐取缔。至1996年,新加坡河沿岸已建设成为新加坡市中心最重要的旅游景点及文化中心。为期二十年的新加坡河治理工程是一个协调规划的典范,尽管花了较长的时间才取得成果。通过对新加坡中部地区的大规模再开发,消除并控制了排进新加坡河的污染,治理工程取得成功,河水可以安全并经济地作为饮用水使用。

新加坡河和加冷盆地的清理耗资不菲,总共花去了2.4亿美元。但这项工程使新加坡焕然一新,在拥有了一个新的淡水源的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娱乐和振兴的新场地,促进了新加坡城市的发展。

2、加冷河碧山公园改造

在完成了河道整治工作后,新加坡从2006年开始推出活跃、优美和洁净的全民共享水资源计划(ABC计划,即Active、Beautiful、Clean),除了改造国家的水体排放功能和供水到美丽和干净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之外,还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

作为新加坡国内唯一的一个大型公园,加冷河碧山公园是ABC计划下的旗舰项目之一,投资4500万欧元,于2012年建成。这个项目的设计重点是将2.7公里的加冷河道从笔直僵硬的混凝土河道改造成3.2公里的蜿蜒自然河道,与公园完美融合,同时为公园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机会。

在公园改造的过程中,设计师采用了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植被、天然材料和土木工程技术的组合)来巩固河岸和防止土壤被侵蚀的工程。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动植物创造了栖息地,公园里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30%。在干爽的季节,这些河岸可以提供大面积的开敞空间进行各种休闲互动,如放风筝、跑步、野餐等。而在降雨时节,紧邻河流的公园区域便充当了输水渠道,将水排到下游。碧山公园是一个启发性的案例,它能够同时作为生态的、水利的、休闲的基础设施,创建城市核心区域的优美空间,供人们观察、保护和养育自然生物。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个项目改变了新加坡人的生活,周末孩子们可以来到这里嬉水游玩,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公园拓展活动。总之,碧山公园和加冷河的修复将水重新带回人们身边,使人与河流更加亲近和谐共处。

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借鉴

诚如国际社会对新加坡的评价:新加坡的水资源在质与量、供求管理、效率与公平考量、国家战略利益与经济利益以及在增加国内水供应量和外来水源方面,都成功地取得了平衡。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新加坡不仅朝着解决水源自给的目标迈进,而且化危机为商机,从一个受马来西亚供水制约的岛国逐渐转变为国际瞩目的水务管理先进国家,将其最大劣势变为优势。我市应积极借鉴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吸收和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制定科学而权威的长远发展规划,并严格执法

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中,我们一定要立足长远,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高标准、高起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努力搞好三亚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同时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这次城市“双修”,我市将编制《三亚中心城区水系综合规划》、《三亚河道蓝线规划》等多项涉及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规划,这些规划必须加以贯彻执行。

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城市供水可持续发展

我市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水缺、水忧、水患”是摆在城市发展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通过农田水利、水源调配、防洪(潮)排涝、城乡一体化供水等设施建设,结合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措施,全面提升供水及防洪保障能力;二是对水源进行统一调配,加快中部水厂的建设,充分利用大隆水库的水资源,解决中心城区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利用建设海绵城市的契机,建设调蓄水设施,解决我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四是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施等建设,实现废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五是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纳污限制三条红线落到实处。

科学规划,综合整治三亚河

近年来,随着三亚市建设发展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居民、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出现了污水排河、侵占河道、垃圾堆岸等一些影响河道生态环境的问题,三亚河的水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已迫在眉睫。我们要学习新加坡政府治理新加坡河的做法,对三亚河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治理,从源头上改善水生态环境,清除各类威胁水环境的面源污染,同时结合我市的实际,对三亚河进行科学的规划,例如:三亚河城区河段,由于城市建设已基本定型、空间不大,可在采取补植红树林等措施修复生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河段的景观性、功能性,与城市修补结合起来,通过对沿岸景观改造,使河道与城市建筑、园林绿化等景观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增加亲水性设施,促进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使河道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城郊及农村河段,尚有腹地和空间,应尽早加强规划管控,划定河流生态蓝线,运用“大脚革命”的理念,对河流沿岸进行海绵化改造,侧重于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功能,并使其生态建设成为景观,与城区段景观形成连通性有层次的河流景观廊道,贯穿城市,把三亚河建设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之河。

点评:

似乎再没有哪个词能比“治愈”更恰当地形容被破坏过的环境重新修复给人们所带来的幸福与愉悦。清水、绿地、蓝天,每一个元素都恰如其分地勾勒出人类对最初生存的伊甸园的怀念,而这些,正是乡愁生长的田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才能留得住乡愁。

新加坡的水环境曾经很恶劣,经过40年的治理,成就了清水、绿地、蓝天,并且达到了经济繁荣和环境保护的共赢。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琦向全市领导干部推荐的《清水 绿地 蓝天》一书中,这巨大的成就被归功于新加坡高层的远见卓识,为了环境的长远利益敢于牺牲短期的政绩和经济利益的胸怀和意志,以及由此而来的周密的管理体制、机制,和严厉、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亚的开发时间并不太长,水环境的恶劣应该不及40年前的新加坡,完全有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比较满意的成效。因此,除了欢呼高层已经有了保护环境的眼光和共识,三亚要做的,可能是结合“双修”、“双城”,科学规划,为海绵城市腾出土地和空间;为环保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谁破坏环境谁付出代价;和行政方面诸如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之类严厉追责制——谁管不好谁让位;以及敢花成本配套整个水循环必要的硬件设施等。

上述措施,三亚部分已经在努力,但需要提醒的是:一要有一以贯之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二要避免各种法规制度成为“纸老虎”!

原标题:新加坡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借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务查看更多>海水淡化查看更多>新加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