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评论正文

湖北省工业脱硫脱硝工作情况及推进措施

2015-08-13 13:55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脱硫脱硝烟气脱硫脱硝设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大力推进湖北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推进湖北生态省建设,湖北省人大“环保世纪行”活动组委会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防治大气污染,坚守荆楚蓝天”为主题的2015年环保世纪行活动。7月31日,省人大组织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环保厅举行了以“工业脱硫脱硝”为主题的记者会,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反馈工作推进情况。省经信委欧阳万坤主任在会上通报了全省工业战线积极开展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与新闻媒体进行了交流。现将欧阳万坤主任在会上的主题讲话摘录如下。

湖北全省工业脱硫脱硝工作情况

工业是财富之源、发展之基,是建成战略支点和富民强省的重要支撑。工业也是实施脱硫脱硝的主战场,肩负着保护蓝天碧水的重大责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了工业强省、生态立省战略。省经信委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力推进工业经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积极参与以工业领域脱硫脱硝为重点,以“防治大气污染,守望荆楚蓝天”为主题的环保世纪行活动。根据会议安排,现将省经信委推进工业脱硫脱硝、防治大气污染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省工业脱硫脱硝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省工业战线在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坚持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努力推进污染防治,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近年来,全省工业战线围绕脱硫脱硝,以重点项目为载体,突出重点行业,引导企业加大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工艺,积极实施烟气脱硫脱硝改造工程。今年,全省纳入国家和我省减排目标责任书中进行考核的工业脱硫脱硝重点项目有31个,截至目前,绝大部分项目已经建成运行。其中:燃煤电厂脱硝项目11个,已完成10个,1个正在建设;钢铁行业烧结和化肥行业的烟气脱硫项目7个,全部完成;水泥行业脱硝项目10个,全部完成;企业自备电厂烟气脱硫项目1个,正在建设;焦炉煤气脱硫项目2个,正在建设。列入今年工业脱硫脱硝考核的重点项目,在年底前均可全部建成投入运行。

全省火电行业,在役统调火电机组共有52台,全部进行了脱硫脱硝改造。2014年7月以后投运的新机组均实施了烟气脱硫脱硝,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烟尘排放全部达到国家最新标准。水泥行业,共有50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运行脱硝设施,其他未建脱硝设施的生产线均已停产,拟进行等量置换技改升级。浮法平板玻璃行业,共有17条生产线。其中,脱硫设施:13条已建设运行,3条正在建设,1条已经停产;脱硝设施:4条线建成,8条线在建,2条线正在设计,2条线年底关停,1条线已经停产。钢铁行业,90平米以上烧结生产线已按要求全部配套建成运行脱硫设施。全省共有不同规模的24台套烧结、球团设备,19台套已经建成运行脱硫设施,3台套在建,2台已经关停。

二、推进工业脱硫脱硝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结构性污染减排。我们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工业脱硫脱硝和污染减排的主攻方向,调轻、调优、调高产业结构,推进结构性节能减排。出台了促进4个传统产业、6个重点优势产业和10个新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两计划一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重点行业,切实实施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平板玻璃、化肥等行业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坚持“等量置换、减量置换”的原则,推进兼并重组,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促进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全省轻重工业比由“十一五”末的29.75:70.25提高到去年的36.3:63.7,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0%。今年上半年,全省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7.5个百分点,占比提高到37.1%,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以能源消耗量同比下降7.5%的节能减排成效支撑了8.2%的工业增长,节能872万吨标准煤,减排SO214.4万吨、氮氧化物13.6万吨、CO22180万吨、烟尘8.4万吨,直接削减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脱硫脱硝压力。二是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装备、信息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光电子信息、智能终端、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重点领域出台了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最近正在研究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的意见》及其《行动方案》,推动创新发展、智能发展。积极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实施重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示范工程,为污染防治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二)严格行业管理,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我们把严格行业管理作为推进工业脱硫脱硝的重要抓手,严格行业准入,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一是规划引导。在制定工业发展规划和原材料行业各个专项规划中,强化主体功能区划的约束作用,以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生态安全为约束条件,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在做大工业规模总量的同时,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规模。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有色、化肥等高排放行业为重点,通过控制发展规模减少污染物排放存量;通过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二是规范行业准入。提高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化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的行业准入、清洁生产标准,强化环保、安全、能耗、物耗等指标的约束作用,以行业准入规范审查工作为抓手,强化企业污染减排主体责任。对没有按照国家规范经营条件要求开展脱硫脱硝技术改造、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不予通过行业准入规范审查,进一步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脱硫脱硝压力。

(三)强力淘汰落后产能,源头遏制污染排放。落后产能是污染排放的重灾区,是污染防治的重点环节。近年来,在省政府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下,省经信委按照“严格、严肃、严厉”要求,精心组织、积极协调、强力推进,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十二五”的前四年间,全省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涉及炼铁、炼钢、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水泥、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制革、印染和化纤等14个行业188家企业;淘汰小火电机组63台,总装机容量210.55万千瓦。全省钢铁产能淘汰量占钢铁产能的15%,水泥占17%、电解铝占90%、造纸占16%、铅冶炼占60%、印染占40%。钢铁企业由2010年的116家整合为27家,水泥企业由过去的365家减少为151家。落后产能的淘汰退出,不仅使钢铁、水泥、火电、平板、有色金属等脱硫脱硝重点行业的产能进一步压缩与优化聚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得以进一步削减,每年减少能源消耗441.1万吨标准煤,减排SO27.3万吨、氮氧化物6.9万吨、CO21103万吨、烟尘4.2万吨。今年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正在积极有序推进中,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前已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市州和具体企业;与此同时,我们还着手开展了省级淘汰计划的相关审定工作,待情况汇总上报省政府审批后,与国家计划一并在《湖北日报》等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脱硫脱硝查看更多>烟气脱硫查看更多>脱硝设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