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流域治理访谈正文

黑臭水体治理还要重重闯关

2015-08-18 09:27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李艳茹关键词:河道治理黑臭水体黑臭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治理黑臭水体时,第一步是先恢复水体,第二个还要建立起地方政府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能一边在治理,另一边在增加黑臭水的排入,要注意控制增量。如果新改扩建的工程没有配套污水管线,而流域内污水处理厂又满负荷,那么应该规定项目不能建设。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其军

今年4月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E20环境平台近日举办了第57期环境战略沙龙,邀请业内专家、企业家深度分析河湖黑臭水体治理面临的困惑、问题和发展瓶颈。

城市规划“制造”难题

提问:为什么黑臭河治理难度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源能源所副所长王家卓:黑臭河治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是污水直排问题严重。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多地的考察,很多河流甚至没有进行截污。

二是合流制的溢流污染。以浙江嘉兴南湖为例,一到下雨时,仅7毫米的降雨量就会导致污水横流,其核心是存在合流制的溢流问题。我国600多个城市有10.7万公里合流制的管网,这部分管网对城市水环境的改善是较大隐患。

三是初期雨水污染。初期雨水水质很脏,其污染和污水相差无几,经常导致一场雨后水环境“回到解放前”的现象。

四是管网的错接和混接问题。我国多处没有明确的分流制或合流制,大多是混流系统。如河北石家庄某项目中,管道前段实行分流,在过铁路时却合成一根管,前面部分的分流属于无用功。广西南宁的一些管道,外部是分流的,但在小区建成的时候,污水接雨水,雨水再接污水,非常混乱,难以操作。天津目前查到的混接错接的有3900多处,数目惊人。

考核标准还未确定

提问: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和考核标准存在哪些不足?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环境中心主任张统:现在河湖治理缺乏标准技术和考核标准,收费方面也缺少抓手。同时,全流域的河流治理非常难,河湖系统范围很大、边界模糊,也是治理单位或设计单位承担这样综合性河道治理面临的难题。

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旭:黑臭水体治理要“中西医结合”,“西医”是在黑臭河湖边建设污水处理厂,做污水截流等;“中医”是打造河道生态系统。

对于考核标准的制定不能过高,如果按照Ⅲ、Ⅳ类水体的二三十个指标考核治污企业,并以此付费,企业会不敢接项目。

企业最担心的还是付费

提问:政府支付是否仍有风险?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目前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不明,对企业判断其是否值得合作非常不利。这种情况下,企业不知道政府支付能力有多大、是否已到能力上限以及项目是否真的能如期推进等。同时,实际执行中,由于政策方向、统筹协调等多方面因素,一个项目的科学性不能决定地方政府为其支付的可能性,这就导致了企业需要承担较大风险。

博天环境集团副总裁张伦梁:黑臭河道治理核心是政府付费。由于各地政府财政支出有限,对于系统性的生态景观治理,一般不愿意投入太多。尤其对于农村的坑塘沟渠治理,采取什么样的付费模式更需要探索。

原标题:黑臭水体治理还要重重闯关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河道治理查看更多>黑臭水体查看更多>黑臭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