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专家:对危化品爆炸开展环境健康评估 土壤污染纳入应急处置

2015-08-25 09:24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李军关键词:监测数据环境质量监测环境监测员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危险化学品爆炸往往会污染水体、空气及土壤等外部环境,同时所产生的污染物也可经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短期急性中毒和长期慢性中毒危害。因此,危化品爆炸事故发生后可能带来的次生环境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把健康危害降到最低。

在天津滨海新区危化品爆炸现场外围,环境监测员在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新华社供图

同时,专家建议,后期应开展科学的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针对爆炸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以确保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

危化品爆炸后空气中有害物质对皮肤和呼吸道等有伤害,但经过扩散和空气流通,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有限

专家表示,由于危化品本身的毒性,爆炸后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刺激皮肤、眼睛、呼吸系统等,甚至造成人员中毒和死亡,长远影响包括致癌、致畸性、致突变等。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发生后,环保部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对空气和水环境进行监测。检出的有害物质主要有硫化氢、氨、环氧乙烷、苯、甲苯、二甲苯、三氯甲烷、氰化氢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其中,甲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物和氰化氢曾短暂出现过超标。从16日12时开始至今,各监测点位均未检出新的特征污染物,各点位各项特征污染物浓度均未出现超标。

有媒体报道,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当地有人出现皮肤红疹、呼吸困难等症状。沈阳化工大学退休教授李庆禄表示,危险品爆炸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增加,无论是对皮肤还是呼吸道都有伤害。当地的民众应尽量避免进入爆炸现场及周围区域。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就要赶快离开,前往空气相对好的区域。

不过,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系教授何洪也强调,化学品在爆炸高温的环境下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但是经过扩散和空气流通,其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不大。

针对爆炸事故发生后首次降雨,滨海新区市民反映,下雨时没有特殊感觉,但是雨停出太阳以后开始觉得不舒服,出现胸口憋闷、呼吸道难受、眼睛不舒服,想流眼泪等症状,并且空气里有难闻的味道。报道还称,雨水打在记者的腿上、胳膊上和脸上,皮肤觉得痒痒的。

对此,专家解释说,爆炸发生后,地面散落的危险化学品经过雨淋,可能挥发出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居民提到的眼睛流泪、胸闷、皮肤刺痒等症状,很像化学品溶于水后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人体的不良刺激。

不过,专家也表示,根据环保部门监测数据,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足以导致瞬时灼伤感。

在环境突发事件中,同大气和水污染一样,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也存在严重危害,而且这种危害还常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在多年之后仍然可能产生,有些甚至直接导致了污染事故和中毒事件。如2014年兰州石化自来水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就是多年前爆炸事故后留下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所致。

环境保护部应急办主任田为勇表示,短期影响肯定会有,长期影响正在进行评估。

专家警告,必须在应急处理阶段把土壤污染考虑到,否则后患无穷。

公众可从增强自身体内循环和加强物理防护两方面着手做好健康防护,并做好后期心理疏导

对于危化品爆炸后的健康防护和污染治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境污染是危化品爆炸遗留下的问题,应对河流、地下水、土壤等污染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再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比如爆炸点附近人员的隔离或者搬迁等。

同时,魏复盛特别强调,应及时开展风险交流,向公众介绍污染情况,讲清楚事实以便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后期还应进行心理疏导,确保当地居民心理健康不受影响。

原标题:科学防护可有效降低健康危害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监测数据查看更多>环境质量监测查看更多>环境监测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