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国务院办公厅曾于2004年4月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的30号文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其中明确了一些具体指标,如万元GDP的能耗下降5%,万元GDP的取水量下降10%,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等。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使我国在建筑节水领域有章可循,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另今天的“节水”概念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节约用水、减少用水量这一基本范畴,而是指在满足使用要求、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影响工业企业正常生产和不影响给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如何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无用耗水量。本文以华润集团某5000t/d 熟料水泥生产线(以下简称“本项目”)为例,结合多年从事水泥厂给排水设计工作的经验,就其给水系统的选择、节水器具和器材的使用、以及雨污水的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节水设计作一介绍。
1、给水系统的选择
水泥工厂的用水按使用性质可以分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其中,生产用水包括全部生产和辅助生产各部分的用水,如:机械设备、篦式冷却机、增湿塔、立磨喷雾等用水,其中机械设备的冷却水可以循环利用,其它用水均为消耗水;生活用水包括厂区生活用水(即车间内生活用水),居住区生活用水,浇洒道路和场地用水,冲洗汽车用水,公共建筑生活用水,中央化验室用水等。
根据上述用水的性质,水泥工厂的给水系统一般分为循环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及消防给水系统,通常水泥工厂的生产、生活及消防给水系统可合并为一个给水系统。本项目的给水系统就设计了循环给水系统和生产、生活及消防合并的两个给水系统。
1.1 循环给水系统
水泥工厂中,机械设备的冷却水除了温度略有升高外,没有受到别的污染,因此冷却水可以循环利用。循环给水系统包含循环水池及泵房、从泵房供给各车间设备冷却用水的配水管、以及设备冷却出水口至循环水池及泵房的回水管。通常,根据循环利用的方式,循环给水系统有重力回流和压力回流两种,如图1和图2。
图1重力回流的循环给水系统中,循环水池分为热水池和冷水池,循环给水泵将冷水池中的水提升,供给各车间设备冷却用水,经过设备冷却后的水温度有所升高,然后依靠重力回流至热水池,经热水泵提升至冷却塔,冷却后自流进入冷水池循环使用。在此过程中,回流管路系统为开式,导致蒸发、散失及漏损的水量较大,约占循环总水量的10%左右,且较易受到污染。
图2压力回流的循环给水系统中,循环给水泵将循环水池中的水提升,供给各车间设备冷却用水,经设备冷却后的水利用余压直接引至冷却塔,冷却后自流进循环水池循环使用。在此过程中,回流管路系统为闭式,系统蒸发、散失的水量主要出现在冷却塔冷却的过程中,仅占循环总水量的3%~5%,且水质较稳定,不易受到污染。
对于本项目而言,其循环水量为600m³/h,如果采用重力回流方式回流,蒸发、散失及漏损的水量约60m³/h,如果采用压力回流方式回流,蒸发、散失及漏损的水量最多不超过30m³/h,采用压力回流方式比采用重力回流方式少损失了30m³/h,即每天就能节约720m³水量。同时,压力回流的循环给水系统还省去了热水池和热水的提升泵,降低了投资费用和设备运行费用。因此,在实际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压力回流方式。该工程投入运行后,从实际效果来看,循环给水系统调试方便,运行安全、稳定、可靠,且实际补水量比预计的更小,不到25m³/h。
由此可见,压力回流方式无论是节水、还是投资运行方面都明显优于重力回流方式,在无特定要求的情况下,压力回流方式应该是我们设计中的首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9月6日发布《山西省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实施方案》(晋政办发〔2024〕45号),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不断完善建筑节能制度体系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详情如下:山西省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
9月11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转发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申报2024年度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试点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文件,申报项目为已竣工或在建(主体已完工)的建筑项目,依法取得相应建设许可,未发生较大及以上质量安全事故,且申报单位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无重大不良记录或引发影响社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8月22日发布关于《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草案)》征求意见有关事项的说明,《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草案)》明确了绿色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行、改造等全寿命期管理的相关要求。同时,明确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建筑活动参照本条例执行;鼓励农村村民自建住宅按照绿色民用建筑标准建设,鼓
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推进建筑市政领域设施更新,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2024年至2027年,新改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7座。到2027年,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新建建筑设计、施工100%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哈尔滨市提高建筑节能质效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围绕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立足城市建设绿色发展,提高建筑建设品质,降低建筑能源消耗,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方式,全面促进我市建筑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为2030年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奠定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省委和省政府、市委和市政府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示精神,确保完成全市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年度目标任务,浙江省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研究制定了《金华市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2024年工作要点》。金华市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2024年工作要点2024年全市建筑领
3月18日,浙江省温州市住建局发布印发2024年温州市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要点及目标任务书(温住建发〔2024〕8号)。其中明确,推动建筑群微电网系统建设,促进建筑光伏电力在区域内的产用平衡。2024年,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441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
日前,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南省2024-2025年节能工作方案》。《方案》以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为着力点,制定了多方面的行动措施,推动全社会节能增效,推动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为河南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
2月29日,浙江省龙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龙泉市财政局发布关于印发《龙泉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支持范围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引导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用于支持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示范项目,超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80%的高层建筑均采用了外遮阳系统,其在节能、保护室内环境和提升建筑外观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专业数据测算,我国每年新增商业和办公建筑面积为9500万平方米,新增可安装外遮阳面积为665万平方米,市场空间不可小觑。12月12日,固德威在上海城市体验中心完成光电建材新品
9月13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2023年全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实施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检查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从事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设计、施工、运维等单位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政策、法规及标准等情况。本次检查分为自查、抽查、总结通报三个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意见稿中提到“建筑与小区采用城市再生水作为景观水体的补水时,应采用生态设施等作为预处理工艺;海水可直接利用或海水淡化处理后再利用,建筑采用海水冲厕时,应设置单独的污水排水管道系统,
为倡导和促进绿色建筑发展,贵州省日前公布《贵州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出台多项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开发民用绿色建筑。根据条例,企业开发绿色建筑可获得减税或降低收费优惠,包括开发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购置并使用
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资源能源的逐渐短缺,如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建筑在资源能源的消耗上占了人类总消耗中相当大的一部分,2013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
建筑节能,是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核心环节之一,而绿色建筑以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优势,正以良好的势头迈入快速发展期。根据相关规划,到2015年末,全国20%的城镇新建建筑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公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的建筑项目)1025个,其中上海86个,名列前茅。不过,这些建造设计之初已经获得绿色设计标识的建筑,运营一年后只有不到10%能继续获得“节能勋章”绿色运营标识。绝大部分项目的“绿色荣誉”只是停留在图纸上和竣工之初,用上一段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能耗大国的今天,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的是,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还刚刚起步。中国的绿色建筑之路该如何走?是延续国外成熟路径还是走中国自己的路?意义深远。绿色建筑还在“启蒙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还处在“启蒙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