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评论正文

请叫我环保大人:环保行业企业更名案例分析

2015-10-14 06:05来源:宇墨Umore作者:史方标关键词:环保行业环保企业环保企业更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因兼并重组的需要进行的更名

此类改名事件较为特殊,其与业务变迁的关系程度较低。而是因公司的资本和治理结构的改变(兼并重组)而实现的。2014年5月,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的天立环保宣布控股股东将所持股份划转给北京神雾环保集团。其后神雾集团不断将资产和管理人员注入以增强对其的控制,8月天立环保改名为神雾环保。天立环保的相关业务得以续命,而曾申请创业板IPO的神雾集团也完成曲线借壳。

2011年3月28日,首创股份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新环保能源控股16.7%,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其后,首创将新环保能源作为其固废(主要为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业务平台。陆续在全国范围内投资16个项目。2014年5月,该公司更名为首创环境,成为冠名首创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此外,桑德环境在接受巨额清华系资本之后忙于资产和业务的变动与整合。9月底,桑德环境发布公告,更名为启迪桑德的议案在董事会议上通过,若更名顺利实现,则其又将成为因并购重组而更名改姓的例子。

5.主营业务与环保无关,改名只为环保二字标签

更名之前,鲁丰环保的名称为鲁丰股份,其从事的是有色金属(铝)加工业务,主要产品为各类铝箔。虽然公司在去年1月发布的更名公告中宣称:“公司的经营范围变更为:环保新型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环保及节能的技术研发服务;货物及技术的进口。”实际上,无论在2014年年报,还是在2015年半年报披露的信息中,都看不到半点节能环保业务的影子。公司的营收依然100%来自于有色金属加工业。在媒体报道与公司其它公告中,也找不到有实质发展环保业的信息。可以说,该公司的更名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冠上一个“环保”光环。虽然在今年7月公司宣布拟与其他机构共同合作设立专门以环保节能相关细分产业投资整合为目的的并购投资基金,但若结合当时的特殊时期(A股泡沫破裂),这一缺乏细节的战略计划更像是为稳定股价的无奈举措——还是不一定需要兑现。当然,也并不排除公司真有转型环保业的打算。但根据笔者之前所做对转型环保事件的案例分析,转型环保并不是拯救业绩下滑的传统工业企业百试百灵的神药,实际上,算的上转型成功的案例并不太多。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以及一系列相关资源实实在在的投入,转型将困难重重。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贴上环保、环境等标签无疑说明了环境保护是一个被认可,甚至是被追捧的符号。这种认可折射出环保企业于近年来受到了政策和资本层面相当程度的重视和支持。对于这些更名的企业而言,无论是追赶热点、提振股价,还是为转型正名,各类型的企业通过改名实现各自的目的实际不足为奇更,也无可厚非。但种种现象表明,在环保领域,环保二字的光环效应并不能体现在实实在在的业绩上,仅仅改名本身带来的效用实际有限,其更多的应该是明确战略规划的过程和结果,而非原因。

延伸阅读:

【深度】环保产业高速发展之环保企业并购篇

【深度】万亿级别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方向及投研体系(多图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行业查看更多>环保企业查看更多>环保企业更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