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他山之石】日澳碳交易系统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5-10-20 11:07来源:《环境保护》作者:徐双庆 顾阿伦关键词:碳市场碳交易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确定碳市场发展定位,降低对经济系统的扰动

碳交易系统是对现行经济系统缺陷的修正,不是颠覆式的改造,更不是越俎代庖。首先要明确其定位,这决定着后续的机制设计内容,决定其经济扰动的影响程度,也就决定着碳交易的成败。

日本多个碳交易系统的定位都不是为真正减排。JVETS 以试验为目的,JEETS 是大企业财团应付局势的形象工程。JVER和DCS 等抵消机制缺乏有效市场时也难发挥作用。澳大利亚交易系统设计相对高效全面,但与经济形式并不完全协调,强势推进也遭致强烈反对,从而随着政权交替而被更换。

碳交易不是单纯限制排放,而是寻找能与经济发展协调的环境成本约束机制。每个国家发展碳交易的目标都不单一,但仍需要明确定位。中国碳交易的目标可能最为多样,涉及实际减排、经济转型与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需要认真慎重研究。

(二)重视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的建设

系统设计是影响运行结果的直接原因,但非根本原因。系统不能持续的原因是与当前经济环境的匹配性差。当前经济系统中,环境治理成本尚未成为主流要素,引入强调环境成

本的碳交易,必然会存在较大困难。市场上需求基础匮乏,在不同组织间进行减排成本的融通将无法持续。市场需求的产生来自制度约束,并需要法律的强制力保障。日本的碳市场始终未获法律认可,缺乏保障,执行力度和效果必然不佳。澳大利亚系统有牢固的法律基础,获得更为稳定的运行环境和相对固定的适应阶段。

碳市场需要法律支撑,但法律再完备,不能被经济系统接纳的制度也将终结。中国的市场配置资源意识相对薄弱,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代替市场调节手段。切忌在碳市场上重演“拉郎配”。

(三)重视政府主导的强大作用,通过机制设计平衡各方利益

只有政府有权力和能力通过制度来人为创造市场需求。政府是碳市场建设的最主要推动力,在碳市场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系统维护等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国的教训告诉我们,政府的直接阻力来自于,受经济扰动而利益受损的各种社会群体,日澳两国都低估了这股力量的巨大能量。因此,政府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机制设计平衡各方利益,从而减少市场运行阻力。只有协调好各方利益的碳交易系统才能存活,只有不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碳市场才有意义。

(四)提高经济模拟技术水平,协调多种政策进行全面系统设计

碳交易系统建设不是单一、独立的经济内生系统,其引入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系统设计更应考虑对社会的总体影响,包括企业承压、行业连锁反应、经济发展前景、居民生活水平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澳大利亚的经验表明,高水平的经济发展与排放模拟技术能为统筹设计提供有力支持,对交易机制和配套措施设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重视基础数据和平台建设,关注标准化和兼容性问题

能源消耗及排放数据是碳交易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机制设计、政策模拟的必要条件。在此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盲目建设碳市场与建设空中楼阁无异。相对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国在基础数据方面的能力更为薄弱。尽管企事业温室气体数据直报制度将弥补不足,但质量控制工作仍缺乏相应的基础和足够的经验。

在设计之初重视标准化和兼容性,将极大降低后期开发和升级成本。中国碳交易试点的连接进展不畅,不兼容是原因之一。这一问题还将影响今后的国际市场连接。保持与国际标准的兼容,将有利于未来中国碳市场的发展。

(六)循序渐进、不急不躁地稳步建设中国碳交易系统

日本和澳大利亚都经历很长时间的摸索实践和经验积累,才形成各有特点的交易系统。但两大体系的失败,说明还有工作不够成熟。中国如果急功近利地快速建设,只能获得一个虚无的碳交易名称,而难以达成预期目标,而且可能对经济系统和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中国碳市场发展速度可谓“飞快”,在各种基础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只用两年多的时间追赶上发达国家预演近20年的碳市场建设,得益于国外经验的借鉴。中国情况远比发达国家复杂。中国经济发展更为不均衡,碳交易系统建设的基础也更为薄弱,未来需要在长期中将基础工作做得更为扎实。对于如何将碳交易系统更好的嵌入到本国经济运行体系中,中国与世界各国一起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探索。

原标题:日澳碳交易系统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