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人物正文

“一带一路”与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绿色增长

2015-11-12 10:55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郭薇 刘晓星关键词:污染物排放生态修复一带一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以“绿色转型的国家治理能力”为主题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5年年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在今年的年会上,与会专家、委员就一系列报告与政策建议进行了讨论,涉及绿色“一带一路”、智库与绿色转型等多方面,本版今日特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促进循环经济模式发展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首席研究员 董锁成

“一带一路”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脆弱敏感,沙尘暴、干旱、水土流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差距极大,陆上丝绸之路高空可能是污染、沙尘传输的重要通道。

人类经过农业文明、与自然对立的工业文明,正迈向生态文明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是绿色崛起战略,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战略模式。生态文明模式具体包括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空间和生态文明制度保障6个方面。如何保障六大模式相互联系、相互贯穿?我们总结出了“四循环经济模式”,就是“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类似的国家要在“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下,推进企业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社会循环,实现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大循环经济。在沿线国家建立大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经济园区,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要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第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大循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建立生态之城、便捷之城、绿色之城、创新之城、和谐之城。此外,要建立丝绸之路国际生态旅游带,将其列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优先战略。

我在这里倡导WTO世界旅游组织跟中国政府以及沿线各国政府携手,共建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并加强生态环境的国际合作,成立“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科学家智库。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跨国合作机制和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沿线各国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合作。

加强政策干预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环境司司长 史蒂芬-西卡斯

“一带一路”的重点包括政策的沟通、实施的连通、贸易的畅通、资金的融通以及民心的相通。从对“一带一路”进行规划的时机来看,这5个因素可以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当然,从整个工业化发展进程看,必须要承认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可能带来环境风险。令人欣喜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发展的方式已经开始转变,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共识。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要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和谐共赢,需要重点在政策干预和资源使用效率两方面做工作。在政策干预方面,要建立直接干预或监督管理制度,使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不会遭到破坏。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方面,必须改变生产和产品的设计,使其拥有再利用和再循环设施,这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可以节约能源、提高环境的恢复能力。在这方面,除了需要投入资金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环保社会的升级改造要求,还需要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以及消费者环境理念的提升等。此外,要进一步改善贸易路线和边贸协议,强化“从摇篮到摇篮”的措施,除了要加强产品的生产,还要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最后,在绿色“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分享最佳实践,把产品标准纳入到整个“一带一路”地区,而不只是一个国家区域绿色供应链的概念。

提高绿色金融参与度

国合会委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策与项目支持局局长 苏莱曼

“一带一路”包括60多个国家、40亿人口,涉及多方面。因此,必须促进政府之间的合作,促进跨国界的人员和物质流通。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要促进贸易和投资技术转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提高绿色金融的参与程度,提高中国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过去几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一起合作或支持中国南南合作战略,这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对其他国家也非常重要。这种发展模式带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中国在国际合作中所作出的探索和贡献,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在面对中国20年前所面对的问题。希望中国可以积极帮助其他国家实现这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应继续发挥自身作用,推动各国相互协调与合作。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所有“一带一路”战略覆盖的国家都设立了代表处,这就能够非常顺利地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关工作。我认为这个工作将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延伸阅读: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5年年会发言摘登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发言摘登(二)

原标题: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绿色增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染物排放查看更多>生态修复查看更多>一带一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