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评论】十年应急路 走到哪一步?

2015-11-18 13:43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霍桃关键词:环境应急环境应急管理环境监测专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已近百日,惊心动魄的场面仍历历在目,惨痛的损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处置这个特重大事故,是一场战役,环境应急工作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先后两次深入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分管应急工作的副部长翟青,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工作。环保队伍及时响应,迅速到达现场开展大气、水、土壤、海洋等环境监测,科学应对,妥善处置。有专家评价说,环保部门,特别是环境保护部有关单位这次的出色表现,堪称环境应急的一个典型样本。

这起事件,让更多人了解了环境应急。与现场的消防、武警、警察、医疗救护等队伍相比,我们环境应急的确还比较年轻。这支队伍为处置突发事件而组建,也伴随着环境突发事件走向频发、高发而不断成长壮大。

时针回拨至2005年,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污染松花江,并影响中俄界河黑龙江。当时媒体报道称其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大的环境灾难。

匆匆十年。这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突发环境事件高发频发的挑战期,对于我国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而言,更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十年。

从零起步,有多少事故刻骨铭心?

2000年9月29日凌晨,某个体司机由湖北省金牛化工厂拉运5.2吨剧毒物质氰化钠驶往陕西四方金矿,行至陕西省丹凤县境内时翻入铁峪河,其中5.1吨氰化钠泄漏河道,大部分渗入河床。事故发生后,原国家环保总局派出环境监理人员和环境监测专家赶往现场。

“这次事故的污染威胁基本控制在14公里以内。”环境保护部应急办主任田为勇回忆说,彼时鲜有环境应急的提法,每年他参与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仅有一两起。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罗家寨发生特大井喷事故。富含硫化氢的气体迅速扩散,导致离气井较近的4个乡镇、30个村,共9.3万余人受灾并被迫疏散转移,243人不幸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万元。这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抢险指挥部成立后,确定第一要务是,紧急疏散群众、减少人员伤亡。”田为勇至今仍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针对毒气不断向周边地区蔓延扩散的情况,疏散范围如何确定却无人能做出回答。在参考了《环境应急手册》中“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事故区隔离和人员防护最低距离”有关数据后,他建议以气井为中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群众全部转移。

这本亮黄色封面的小册子,是田为勇主持编写的诸多环境应急书籍的第一本。“2003年SARS期间,城镇居民家中大量使用消毒剂,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副局长汪纪戎提出编写消毒剂使用指南的要求,我们借鉴了北美经验,选择了39种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频率高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和12种常用化学消毒剂编入《环境应急手册》,着重从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角度,侧重介绍这些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危险性、环境行为、环境标准、应急措施、消解方法、泄漏处理、监测方法等,成为我国环境应急管理的起点。”

如今翻开这本小册子,记者发现,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的硝基苯、天津港爆炸涉及的氰化物等赫然在列,处置建议仍然非常实用。

《环境应急手册》出版两年后,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中,当地负责污染应急处置工作的同志,没有按照《环境应急手册》中明确提出的采用惰性材料吸附的建议,而是在缺乏科学依据和专家论证的情况下,提出加大丰满水库放水稀释的意见,使得受污染的水体快速流向下游。

更为外界诟病的是,投产不足半年的双苯厂,没有针对爆炸后如何转移大量苯类物质制定应急预案。爆炸发生后,多辆消防水车先后灭火,应急池、导流池的缺乏致使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水体严重污染。2005年11月21日起,哈尔滨市宣布“要对市政供水管网进行检修”停水4天,引起公众质疑和不满。

之后开展的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行动显示,总投资近10152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我国各大水域的化工石化项目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相应的防范机制存在明显缺陷。

2005年以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进入密集高发期,除西藏外,其他各省(区、市)均发生过突发环境事件。2011年达到高峰,环境保护部平均每1~2天,就要调度指导处理一起。

原标题:十年应急路, 走到哪一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应急查看更多>环境应急管理查看更多>环境监测专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