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聚焦】万亿治霾产业等“风”来

2015-12-09 15:55来源:经济网作者:乔宠如关键词:治霾产业空气污染能源结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简而言之,在企业购买新设备和老设备变现的过程中,融资租赁将有效改进客户的资产负债表。“选择融资租赁以前,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比较大,通过融资租赁,可以降低企业的流动负债,扩大流动资产规模,对企业的财务起到贡献。”刘震民说。

上世纪80年代,融资租赁被引进我国。由于监管部门的不同,我国将租赁业务分为外商融资租赁、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前两者视同一般工商企业,归商务部管理,后者比照非银行金融机构,归银监会管理。

2007年以来,我国的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业务开始大规模扩张。截止到2015年6月,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的合同额达到了3.6万亿元,公司数量3180多家,注册资本规模超过1万亿元。

而我国的金融租赁公司虽然在数量上难以与融资租赁公司匹敌,但是由于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在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上优势明显。截止到2015年9月底,银监会审批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达到39家,注册资本总额1259亿元,合同总额达到1.5万亿元,接近3.6万亿元的一半。“总体而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融资租赁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刘震民说。

治霾带来新经济增长点

污染大省河北正在绞尽脑汁地摘掉这顶“黑帽子”。

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杨智明向《经济》记者介绍,近年来,河北省以宁可“伤筋动骨”也要“脱胎换骨”的勇气和决心,先后开展了钢铁、水泥、电力、玻璃、焦化等五大行业污染治理。淘汰黄标车150多万辆,取缔分散燃煤锅炉,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电力企业超低排放。“一系列减煤、治企、控车、增绿为标志的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应当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国家环保部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河北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33.7%;全省平均空气优良天数164天,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55天;重污染天数20天,比2013年同期减少了42天。

不可否认的是,河北省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治理雾霾、发展绿色经济方面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与其他许多地区相比,河北的重工业占比更高,治理空气污染的压力非常大。“2014年,河北省为了节能减排、化解过剩产能,全年压减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3900万吨、平板玻璃2500万箱。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而主要依靠限制性手段来关停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就可能造成很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乃至失业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说,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如何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稳定经济增长,是政府和企业、环保界和金融界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看来,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后,包括燃煤、钢铁、机动车、扬尘及农业等五大领域的污染治理技术市场将迎来大发展。

“集合了环保技术、能源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建筑绿色化技术、工业改造技术等各种业态的治霾产业,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行业界定,而是各行业为了应对雾霾衍生出现的产业集群。比如,燃煤锅炉的升级改造、煤改气、煤改电、热电联产等燃煤污染物治理,烟气治理、除尘净化、脱硫脱硝、VOC(挥发性有机物)捕捉等工业源污染治理技术,以及燃油品质提升、秸秆产业化综合利用等领域的防治。”邓继海说。

但是,这些产业能否真正获得发展,还有赖相关政策的扶持。

2014年全年,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在内蒙古开展了一整年的秸秆产业化试点工作。“2013年之后,煤炭价格一落千丈,只有200多元/吨,而替代煤炭的生物质燃料,仅秸秆的收储成本就高达300元/吨,相关产业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邓继海说,在此情况下,不少中国的生物质燃料生产企业开始瞄向了韩国市场。“因为韩国市场全面禁煤。当没有煤炭比价的情况下,新型的生物质能源自然产生了市场。我们认为,这次巴黎气候大会过后,降低煤炭消费和替代煤炭消费的新技术,将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也告诉《经济》记者,未来一段时间,尾气末端治理及清洁工艺、空气质量和污染监测及分析、绿色交通技术、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工业与建筑能效技术、空气污染防护技术等产业领域将获得较大发展。

值得警惕的是,各项绿色技术,可能在市场化和大规模应用的发展过程中陷入“中等技术陷阱”。

“从2006年起,中国开始大规模推行节能减排。而固体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能源管理、节能改造等项目工程的合约期大致是6-10年。过去十年间,已经签订的各类合同纷纷在2014-2016年到期,但是技术的替代,远远早于合同到期,有些甚至在合同签订后一两年就发生了。”邓继海说,市场化机制和规模化发展一旦开启,新型的技术要进入原本的供应链和资本领域将非常艰难。因此,在治霾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避免绿色技术陷入“中等技术陷阱”,将是对绿色领域技术投资的最大挑战。

原标题:万亿治霾产业等“风”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治霾产业查看更多>空气污染查看更多>能源结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