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京津冀治霾须联防联控 区域性传输污染源不容忽视

2015-12-11 15:03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何林璘 宁迪关键词:大气治理空气重污染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风来了,12月10日中午,北京的雾霾红色预警解除。而据中国气象局在12月初的例行发布会上透露,据初步预测,12月华北地区还会有雾霾天气,将集中在12月14日至16日左右,主要发生在几次冷空气过程的间隙时段。

刚刚解除的红色预警初见成效:红色预警首日,各项污染物平均减排30%,其中与机动车排放相关的氮氧化物削减最为明显。但也有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空气重污染预警机制仍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京津冀三省区负责人今天上午共同出席“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闻发布会,对雾霾加强联防联控成为三地共识。

“治理雾霾一定要加快三地之间应急机制的完善。”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表示,平常要建设更多的监测点,雾霾严重的时候要互通消息,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国际国内专家认为,雾霾严重时采取应急措施,可使污染降低20%~30%。

三地之间的应急机制如何完善

在过去的一波预警启动中,北京的预警“红”了,北京周边不少地区却是橙色的。

首次红色预警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依然能从环境信息发布APP“蔚蓝地图”上看到京津冀地区有个别企业在超标排污。“别说是预警下的减排,这些企业的排放连日常标准都未达到”。

北京红色预警的单双号限行让机动车排放成了此次重霾的焦点。但多位专家表示,区域性传输污染源更不能忽视。

城市PM2.5来源分为本地来源和区域性传输来源两类。据此前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北京地区PM2.5源解析结果,区域性传输占据了北京整体污染源的28%到36%。“区域传输依然是最大的比例。”马军说。

已有研究表明,大部分PM2.5依然跟燃煤、工业排放有关。“北京的工业现在很少。而河北是我国的工业大省,减排一单位的二氧化硫成本很低。只有将北京和河北、天津联合起来,北京的PM2.5指标才可能降下去。”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副主任董战峰说。

对钢铁等重工业分布的华北地区来说,治霾早已不只是一城一地的事。

但目前京津冀的预警机制依然处于各自为战的割裂状态。以河北邢台为例,需1日及以上空气质量指数达到500以上才启动红色预警,而在北京,72小时以上指数持续达到200以上可启动红色预警。

“如果北京一家公司分别在北京和河北都有企业,此次重污染过程中,北京和河北分别启动了不同等级的预警机制,这就可能意味着位于北京的企业要停产,位于河北的企业却不需要停产,依然可能成为区域传输的污染源。”一位资深应急专家分析。

在马军看来,大气传输机制下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相互影响,也使得建立区域间协作的应急预警机制非常必要。“在上次北京重度雾霾到来前,我们从数据上就已看到北京以南一些区域的雾霾已形成,在吹弱南风的趋势下,雾霾就离北京不远了。其实这时就应从周边地区开始发出警告,掌握应急减排的主动权,而不是像这样等雾霾已经笼罩北京时再预警减排,这样已经晚了”。

割裂的预警机制下,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在各地基层的执行和落实也打了折扣。河北省定州市虽然要求预警期间主城区“全天或白天延时”禁止重型车通行,不少重型货车依然行驶在市区道路上,且并未看到执法人员劝返违禁车辆。类似的情况在环保部的督查中并不少见。

“治理区域性污染,要从区域协同和联防联控上下手。”董战峰说。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表示,京津冀三地在大气治理上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如果说有难度的话,主要是在执法上,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再加上法律的完善、执法的严格,这个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原标题:京津冀治霾须联防联控 区域性传输污染源不容忽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治理查看更多>空气重污染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