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报道正文

阻击雾霾:从燃煤到机动车 没有谁背“黑锅”

2015-12-22 10:48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李勤 郑金武关键词:排放标准超低排放污染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提高技术门槛 落实到端

燃烧的新工艺技术和颗粒物末端控制技术近年来为大规模减排所看好。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赵立建与王燕军都认为,在此之上,还应该提高减排技术的准入门槛。

“如果政策准入要求比较宽松,企业通过低端、浅显的治理技术就能实现,能够达到更好治理效果的技术就没有市场。同时,技术也能推动政策和标准的进展,如果该技术可行性大,政府在政策决策时也会考虑到更新的技术能实现更好的污染减排效果。因此,政策和技术互相推动,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赵立建说。

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会长、环保部原总工杨朝飞则在对两项清洁空气技术的考察中,深感深化改革才是推广清洁空气先进技术“落实到端”的动力。

“空气动力公交车技术”和“油耗监测管理系统”是上海某高校研发的两项节能减排技术,前者能回收运行车辆的怠速能量和制动动能,将其转化为压缩空气后用于车辆起步,使汽车在起步时不再依靠发动机动力,后者可有效监视偷油行为,弥补监管中的薄弱环节。

这两项技术在某市公交车系统中推广时却遇到了难题。因为该市公交公司一直以油耗挂钩职工绩效考核。这意味着公交公司应用节能技术后,不仅不能提高单位和职工个人的绩效收入,反而还会降低收入。因此,该公司、职工虽然认可技术,但应用技术的积极性并不高。在经协调后,该公司和职工双方达成了共享节油技术成果的协议,即公司决定拿出节油收入的30%用于职工个人奖励,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杨朝飞说:“在雾霾污染严重的今天,大力推广清洁空气先进技术十分重要,但是也要注意配套措施,破解机制性、体制性的障碍问题,要学会调动利益相关方自觉参与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共享推广清洁空气先进技术带来的经济、资源、环境的节能减排效果,一定要避免因推广一项好技术,只让一部分人享受成果,而让另一部分人为此付出代价。”

2030年才能“告别”雾霾

在雾霾成因得到解析后,好消息是多方持续有所动作。坏消息是,“雾霾之战”是一场持久战,对京津冀而言,形势更加严峻。

郝吉明表示,到2020年,只有珠三角地区有望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尤其是PM2.5达到要求,长三角地区有望达到目前珠三角的水平,全国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则有望达到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水平。到2030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才有望达标,全国大多数地级以上的城市实现空气质量达标。

到2030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达标,意味着各种大气污染物都要大幅削减。为实现达标,初步估算,二氧化硫排放量要比2012年消减59%,氮氧化物排放量要比2012年消减71%,PM2.5的一次排放比2012年消减70%,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量比2012年大概消减45%。

“排方阵”是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一直想对“十三五”大气质量相关规划提出的建议。第一个方阵是现在已达到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属于领跑者。第二个方阵是在“十三五”期间“努努力就能够达标”的城市,比如珠三角、浙江等地的城市。第三个方阵的城市在“十三五”达不了标,但是可以改善,达标期限可以延长。

值得注意的是,时下“主要看气质”的民众对空气质量的高度关注与“清霾”的长时间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连在法律名称的斟酌上都分外小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今年8月29日修订后通过。此前很多学者、环保部门专家提出应改为《清洁空气法》或者《清洁大气法》。

“法律的名称变成‘清洁空气’,会带来过高的期望,所以最后决策还是回到原来‘大气污染防治’的思路。”王金南说。

原标题:阻击雾霾:“战火”烧到机动车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排放标准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污染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