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其他监测评论正文

遏制环境监测"注水"当监督无缝对接

2016-01-03 08:59来源:中国网作者:鱼 予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数据环保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保部将严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已经编制完毕并准备发布,将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环境保护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环境监测则是地方政府统计收集环保基础数据,为相关部门环境治理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如果源头数据出现注水情况,决策势必会出现偏差,给污染日益加剧的环境雪上加霜。《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规定,对于环境监测数据出现伪造篡改的企业,企业和相关负责部门都将被列入不良“黑名单”。

多年来,环境检测数据造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就如同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往沙漠里排污,或是往河流里排污,造成重大污染事件一样,都是明知违法而为之。就算是新环保法出台,并明确规定,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被撤职或者开除,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然而事实证明,从前期环保部通报的一些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例看,多起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都发生在企业内部的监测站,不少监测数据造假,责任人并未受到处理,即便影响恶劣,也往往只是行政处罚。

众所周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其实,企业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不外乎是利益驱动,撇不开一个“利”字。分析缘由,一是排污企业造假,为了达到少交甚至免交环境污染税费的目的;二是很多地方环保在线监测设备形同虚设,数据失真情况严重,与地方环保部门主动造假,为了显示治污政绩不无关系;三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考核压力、实现环境质量达标等目的,甚至出现行政管理部门指使监测站编造、篡改监测数据,用来维护地方形象;四是,违法成本过低,必然导致监测数据造假层出不穷。说到底,无论是企业为了利益铤而走险,还是监管部门为了扭曲的政绩观,参与造假或者推波助澜,都折射出的是执法中的监管不力,信息不公开、透明所致。

环境数据监测不是小事,关乎执法效率。对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无疑是对法律与现代科技的双重亵渎与戏弄。的确,最严环保法实施以来,法律的“老虎牙齿”到位,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利害关系,不再敢明目张胆排污,但转而在数据造假上做起文章。当然,最为核心的原因,就是超标排放污染物、故意进行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虚假编造环评报告,仍旧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笔者愚见,少量的罚款和不痛不痒的“黑名单”未必能唬住环境监测数据的造假,唯有让企业周边的环保组织、民众加入监督;把监测的数据公开、公示;对所有涉及环评造假、监测数据造假、排放数据造假的企业,进行更严厉的处罚,让其一旦造假,马上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对监管失职的地方环保部门,不但依法免职,更让其受到相关法律制裁。

企业玩猫腻,减排做手脚,关乎国计民生,更和政府公信力相关。试想,没有数据诚信,何来环保公信?设立环境监测“黑名单”固然是好事,但更应该在提高数据造假的技术门槛,修补监测漏洞,和加大监督惩处力度上下功夫,唯有严格落实责任追究,以“零容忍”的重罚,才能遏制企业违法排污的冲动,推动环境治理逐步好转,真正唬住监测数据的造假。

原标题:中国网评:遏制环境监测"注水"当监督无缝对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测查看更多>环境监测数据查看更多>环保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