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如何打破雾霾循环肆虐的怪圈?

2016-01-04 10:42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杜芳关键词:空气质量京津冀北京雾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岁末年初,雾霾频扰,灰蒙蒙的天气反反复复地破坏着人们的好心情。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几度爆表,2015年12月23日、26日,冷空气都曾努力清扫出一抹蓝色,无奈比起雾霾仍然势单力薄,只能匆匆走个过场。人们陷入了无比困扰的“雾霾”循环曲,几乎是眼一闭、一睁,又是一片昏天暗地。

因此,许多人萌生了比盼望新年更强烈的愿望,就是每天都能看见蓝天白云。为什么雾霾总是频频来袭?如何打破“霾”循环怪圈?深陷霾扰,该如何科学应对?媒体记者走进中国气象局试图寻找破“霾”之道。

逆温层成雾霾“帮凶”

雾和霾是自然界中能使能见度降低的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窗外的昏天暗地究竟是雾是霾,不少人表示“傻傻分不清楚”。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雾滴肉眼可见,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高山、海滨、乡村常见,城市群区域较少见。而霾是大量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这些微小颗粒物尺寸大多数小于1微米,肉眼不可见,它们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组成霾体的细小颗粒物从何而来呢?专家表示,这些颗粒物主要来自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等人类活动直接排放,还来自于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形成的二次气溶胶,以及自然界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排放。我国东部目前的严重霾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形成的,尤其是二次气溶胶,在城市群区域占细粒子的70%以上。

这些悬浮的细小颗粒物本来在各处漫无目的地飘摇散落,无意危害人间,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将他们召唤聚集,终成四面“霾”伏之势,这就是雾霾的帮凶——逆温层。

马学款说,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是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抑制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厚的逆温层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近地面的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厚,烟尘遮天蔽日,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冬季更加容易发生雾霾便与逆温层有关。专家介绍,冷空气的密度要比暖空气的大,简单来说就是,冷空气总想往下沉,而暖空气总想往上跑。在冬季,夜间,地面向外发出大量辐射,迅速降温,而由于白天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又相对较少,这样就造成了近地面空气温度低,而高层空气温度高,因此近地面的冷空气不会向高空运动,高层的暖空气也不愿意降落到地面,于是各自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在垂直方向上也就没有了空气交换,这样更容易形成雾霾。

雾霾也可以算“城市病”并发症之一。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

关键在于减少污染排放

2015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出现四次严重雾霾过程,短到3天,长到7天,其中,2015年12月19日至25日的京津冀雾霾过程中,重度霾面积达35.2万平方公里,PM2.5峰值浓度:北京、河北中南部超500微克/立方米,河北南部局地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此次过程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污染程度接近去年最强重污染过程。

记者2015年12月28日采访时获悉,未来几天,还有两次雾霾过程,但是不会有持续性雾霾,为间歇性雾霾,程度偏轻。

面对雾霾高调的单曲循环模式,“暂停键”在哪里?马学款表示,在大气污染排放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的情况下,气象条件尽管只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诱因,但实际上已经成为重污染天气形成和消散的首要因素,特别是京津冀地区,一旦静稳天气建立和持续,必然形成空气重污染。

因此,短期内制止雾霾需要气象上出大招。专家介绍,大气中的污染物想要稀释扩散,一般有三种方式——水平扩散、垂直扩散和雨雪沉降作用。

原标题:如何打破雾霾循环肆虐的怪圈?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空气质量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北京雾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