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水专项“十三五”开局之年 科技部制定工作新思路

2016-01-13 11:26来源:科技部关键词:水专项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5年水专项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推进会精神,坚持整改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创新水专项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资金监管体系,稳步推进在研课题实施,加大成果宣传、转化应用力度,科学谋划“十三五”任务,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水专项主要成果产出及实施成效

“十二五”以来,水专项在“十一五”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减负修复”阶段目标,在太湖、辽河、海河等重点流域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截止目前,研发了近400项关键技术,建设了300余项科技示范工程,申请专利近1000项,形成标准、规范或技术指南70余项,建成产学研开发平台和基地221个,成立了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直接支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国家和地方水环境管理能力提升、流域示范区水质改善和重点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主要产出和实施成效如下:

一是突破了钢铁、石化、造纸、精细化工等典型行业全过程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推动行业减排、清洁生产和产业升级改造,通过在辽河、淮河、松花江等重点流域开展示范,有力地支撑了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完成。

二是突破了一批城市低影响开发、生活污水、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城市内河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有效支撑海绵城市创建和城市生活污染治理。

三是突破种养一体化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养殖业废弃物的源头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减量-阻断-拦截-回用”(4R)四位一体的区域种植业污染物联控模式,首创了分散式污水处理“远程监控+流动4S站+无人值守”的运维管理模式。

四是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入湖河流污染负荷削减、单种生物河流健康评估、近自然型湿地生态修复等一批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为恢复水生态系统健康提供支撑。

五是以水质目标管理为核心,突破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四级分区、控制单元容量总量控制、基于水质的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生态监测评价等关键技术,开展排污权交易、跨界生态补偿及排污许可证管理等政策示范,建设了一批适用于我国的监控预警业务和运行平台,构建了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体系,引领水环境管理由污染物总量控制向水质目标管理转型。

六是突破了新型污染物、重金属等强化去除技术,深化了管网安全输配技术、基于风险评价的水质管理技术,集成具有流域特色的太湖“从源头到龙头”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苏州、无锡、宜兴等示范区340万服务人口龙头水质全面达标提供了技术支撑;构建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有效避免了水源切换供水管网“黄水”发生,为示范城市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七是研发了臭氧发生器、超滤膜组件、磁性树脂等一批污水处理与再生回用关键设备和成套装备,成立了8家战略性环保产业联盟,构建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成果推广-产业创新联盟”全链条的水污染防治专项技术成果推广与产业化的创新机制,部分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国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培育环保产业产值近80亿元,带动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八是逐步形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流域地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流域野外观测台站-企业试验基地平台等为一体的水专项创新平台与基地系统,逐步构建了以科研为龙头,以野外观测为手段,以综合管理为最终目标的公共共享平台。

九是培养一大批科技攻关团队和领军人才。水专项采用地方推荐、部门筛选、公开择优等多种方式遴选出近300个水专项科技攻关团队,引进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百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科技骨干和五千多名博士、硕士,建立人才凝聚、使用、培养的良性机制,形成大联合、大攻关、大创新的良好格局。

水专项基本构建完成了涵盖829项核心技术的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支撑太湖等重点流域水质改善。目前,在辽河流域,建立了辽、浑、太干流城市群及源头和河口区示范区,开展行业、城镇污水治理和水环境修复示范,支撑辽河流域“十二五”期间干支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干流全面达到IV类水。在太湖流域,重点突破了系统控源减排、清水流域修复、城市黑臭河道整治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太湖西北部竺山湾和太湖新城、贡湖湾等综合示范区,竺山湾综合示范区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提高1个等级,湖区水体消除劣V类,TP浓度降低5%,TN浓度降低10%;贡湖湾氮磷污染负荷削减25%。

水专项研究成果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和“海绵城市建设”行动等国家重点计划的出台和实施提供了全方位支撑。编制提交了“国家清洁水行动计划重大建议”、“城市水环境改善与功能达标”、“提升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重点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流域容量总量控制与水质目标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与流域监管”等10条44款重大建议,全面支撑了10条35款中的9条22款。在“水十条”实施阶段,包括焦化、印染、有色金属等典型行业全过程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直接支撑“水十条”提出288条科技需求中的138条。低影响开发技术体系等技术成果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得到集中应用与体现,为海绵城市创建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示范城市列入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清单。水专项提出了“水生态区-水生态亚区-河流分类-河流功能分类”主线的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思路,制定了太湖等十个重点流域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已被部污防司全部采纳,引领水环境管理由污染物总量控制向水质目标管理转型,提高了水环境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继续强化在研课题过程监管,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全过程管理,稳步推进在研课题实施。为全面掌握2011~2013年课题的实施态势,促进水专项“十二五”目标的实现,组织开展水专项中期评估暨年度检查工作。按板块分流域,通过听取课题汇报、现场考察示范工程、专家质询打分的方式,对水专项“十二五”在研的135个课题进行评估检查。3月份,办公室成立抽查工作组,分3组赴北京、辽宁和江苏等9省(市)对2012和2013年启动的18个(包括75个示范工程)课题开展抽查。目前18个课题制定了整改方案并对财务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进一步规范了水专项变更调整工作,编制并实行了《水专项项目(课题)变更调整内部使用手册》,对129个课题开展了变更审查,涉及延期、示范工程、经费等变更,目前已下达96个课题的变更批复。建立长效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水专项示范工程管理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强化水专项资金监管责任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制定了《水专项廉政规定》和《水专项专家组工作规则》。根据“十二五”验收工作最新要求,修订完成了《水专项验收暂行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

二是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监管力度。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水专项资金监管责任 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课题承担单位进一步落实法人责任制,强化预算管理,规范经费支出,以确保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完成了2015年立项课题特设账号开立和变更工作,及时拨付2012-2014年立项的131个课题2015年度经费4.16亿元;组织召开了2015年度水专项经费管理暨知识产权培训会,按主题分层次对水专项2012~2015年立项145个课题的负责人、各子课题负责人、单位财务部门管理人员等约1500余人进行了培训,提高了课题单位经费使用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配合三部门开展2015年度监督评估工作。配合科技部开展2015年水专项监督评估工作。水专项根据要求,按时全面开展了专项自查工作,凝练了七大标志性成果,对水专项关键核心技术就绪度进行了评价,并对太湖、巢湖、淮河、海河开展了为期3周的实地调研,现场考察了14个示范工程,并在太湖、巢湖和淮河召开了座谈会,了解水专项在流域层面的实施成效、成果推广应用及与地方治污工程的衔接情况。监督评估专家组对四个流域的水专项实施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2015年12月24日,监督评估组向万钢和专项第一行政责任人汇报监督评估情况。评估组认为,水专项基本实现了水专项“十二五”阶段目标。

三、多渠道、多层次宣传推广水专项成果

为推动水专项技术成果社会共享和应用转化,环境保护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水专项第一批)》(283项先进技术)、《水专项第一阶段专利成果汇编》(共1172项专利,内含发明专利729项,实用新型专利443项)和《水专项第一阶段论文及专著成果汇编》(其中论文成果2126项,专著156部)。联合科技部、住建部和水利部向社会发布《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收录水专项66项关键技术。为营造良好水专项社会氛围,制订了水专项成果宣传方案,拟对近20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并组织科技日报等媒体赴无锡、淮安等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宣传访谈,撰写了《科技创新打响重金属污染“攻坚战”》等的新闻报道材料。结合三部门今年监督评估、科技部部长万钢赴南京调研契机,《科技文摘报》发布的《发挥重大专项科技支撑作用,科学治淮见实效》的专刊报道。科技部官方《锐科技》微信平台对水专项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技术等开展连载报道。在环保部网站和今日头条发布了《“十二五”水专项工作取得进展“十三五”将聚焦京津冀区域和太湖流域》。

四、科学谋划水专项“十三五”任务布局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三部门对重大专项“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的要求,正式成立了水专项“十三五”战略研究编制专家组和工作组,印发了《水专项“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和实施计划编制的工作方案》,启动“十三五”战略规划研究工作。向重点流域有关省(市)、水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牵头组织部门相关业务司局广泛征集了科技需求500余条,并深入到“三河三湖”重点流域调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组织编制专家组和工作组开展重点流域和专项传略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多次组织与流域有关地方政府部门进行座谈。按照两次部长专题会议要求,坚决落实“聚焦瘦身”,将“十三五”重点聚焦在京津冀区域和太湖流域,构建了水专项十三五“2+3+1”体系框架,初步完成了水专项“十三五”战略研究报告。

五、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水专项“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十二五”工作的总结和“十三五”工作的科学谋划至关重要,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科学谋划水专项“十三五”工作。完成水专项“十三五”战略研究和2017年计划编制工作;

二是完善水专项任务和财务验收管理细则,突出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评估,做好结题课题任务和财务验收,并进行成果宣传。

三是配合做好“十二五”重大专项成果展工作。突出重大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重大工程的支撑、突出成果的业务化和推广应用前景、突出流域治理模式和经验总结,总结凝练一批水专项“十二五”重大成果,配合三部门做好相关展览工作,扩大水专项成果的影响。

原标题:水体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交流材料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专项查看更多>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流域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