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采访和思考

2016-01-21 11:10来源:中国建材报作者:刘媛媛关键词:建筑垃圾渣土堆填建筑废弃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

每一个不断扩张的城市,在其追求速度和扩张的背后,都可能有一座建筑垃圾大山的身影。究竟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到底要反思些什么?

反思一:没理由让“资源化”国际受捧国内受冷

据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统计,我国建筑垃圾存量已超过200亿吨,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垃圾134亿吨,若单纯堆放将占地335万亩。

单纯看这些数据,没有参照物或许不太直观,那么将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与国际进行比较则一目了然。

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约为15.5~24亿吨,德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为2亿吨左右,日本不到1亿吨,韩国约为6808万吨,西班牙约为4000万吨。也就是说,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远远高于这些国家产生量的总和。

但是,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却远远低于欧盟(90%)、美国(80%)、日本(97%)和韩国(97%)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在我国如此高的建筑垃圾产量背后,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率,实在不相匹配。这种现象不禁让记者回想起在不久前结束的巴黎气候大会的一幕。

在本届气候大会期间,元泰达作为唯一一家中国绿色建材企业参展,并且与多国签订合作意向书。恰恰是这样一个为国际各界津津乐道的建筑垃圾处置一体化项目,却未能在国内得到足够重视,甚至在面对国内如此大体量的垃圾处理时“无能为力”,这是值得我国全社会、各级政府和建材行业反思的一件事情。

在此次展览过程中,夏威夷州长特别代表告诉本报记者,美国本土乃至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急需建筑废弃物100%资源化的技术和项目。她原本想先在夏威夷推广该项目,但当她亲自看到元泰达一体化项目的成果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在她看来,元泰达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是首创。随即,她与州长通了电话汇报了此事。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短短十几分钟的电话,对该项目也仅仅是口头的介绍,电话那端,州长兴奋不已,并建议其在北美地区全面推广。随即,北美地区的合作意向书便在现场签订。

欧洲是建筑垃圾产生量最少的地区之一,每年产生量只有我国建筑垃圾的2%~8%,但他们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热衷,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1月11日,元泰达与法国法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北京元泰达环保项目开始进入欧洲市场。据记者了解,从法国参议员首次认知并参观元泰达展区,到与元泰达正式签署战略协议,让中国的相关项目在法国正式落地,前后不足3个月。这与我国本土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在国内遭受冷遇形成强烈对比。

如此神速,似是天方夜谭,但事后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可以说,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意识早已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当看到中国有如此成熟先进的处置技术时,他们自然会接踵而至。

反观我们自身,为何这样好的本土技术不能率先在我国进行大范围推广,反倒被其他国家争先引入而捷足先登?我们已经拥有了与发达国家比肩,甚至超越他们的建筑垃圾处置技术。因此,在日益严峻的垃圾围城形势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继续墨守成规。

反思二:充分发挥各方职能 亟需采取果断措施

有业内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中,政府处于核心地位。从产业内部来看,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有两个市场主体,即开发商和建筑企业共同组成一个主体,而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是另一个主体。这二者的互动建立起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循环链。

因此,推动建筑垃圾资源产业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力量,就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通过产业政策、宣传教育和经费投入引导开发商和建筑企业、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社会大众、科研单位、行业媒体的协同合作与推动决策,使与之相关的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则主动服务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

当然,我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市场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尽管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从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实践来看,由于我国长期把建筑垃圾处置作为公共事业,政府的扶植政策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原标题:“深圳滑坡事故”原本可以避免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建筑垃圾查看更多>渣土堆填查看更多>建筑废弃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