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2015中国土壤修复发展白皮书(节选)

2016-02-03 09:15来源:中国环境修复网作者:张旭辉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修复产业地下水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该设备的研发成功一举解决了土壤修复过程中药剂精确计量投加,药剂与土壤混合均匀程度,土壤含水率调节等一系列工程难题,打破了国外设备对于此类设备的技术垄断,对于我国土壤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主技术装备实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点评:“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示范”项目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所长骆永明指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装备的研发进展令人鼓舞,国内首套土壤淋洗装备的工程运用意味着我国实现了土壤修复技术自主装备从无到有的突破。

“十三五”即将释放的大量土壤修复需求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统筹,在高与新上下功夫,开展过程后评估,不断拓展装备运用范围,实现土壤修复的智能化、资源化,起到标杆和引领作用。

NO.8:市场快速增长,行业自律图强

市场规模与从业企业数量双增

2015年全国土壤修复合同签约额达到21.28亿元,比2014年的12.74亿元增长67%。全国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数量增长至900家以上,在2014年约500家企业的基础上翻了将近一番。

2015年全国土壤修复工程项目超过100个。土壤淋洗、原位加热、微生物化学还原等一批高精尖修复技术被实际运用在土壤地下水修复工程项目中。

从业单位推荐名录工作继续扎实推进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环境保护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精神组织开展的《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从业单位推荐名录》工作继续扎实推进,已有全国44家单位的81项业务类型上榜。新一批名录共有33家单位进行申请,审核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此项公益性工作既帮助政府和业主甄别有实力、有业绩的从业单位,又帮助这些单位扩大知名度,从根本上扭转了土壤修复行业前期“劣币驱逐良币”的混乱局面,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和科学技术部官方媒体的重点关注报道。

中国环境修复“一带一路”澎湃启航

2015年,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在深入调查我国修复行业市场状况的基础上,与多家上市公司、金融资本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并筹建产业投资基金。希望通过将资本和智慧引入土壤修复产业,实施“环境修复中小企业帮扶带工程”和“环境修复创业引路工程”,合称环境修复“一带一路”。

根据各企业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开展政策导读、战略制定、团队培训、项目信息、商业模式、专家配置、技术提升、资本输入、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帮助,快速提升公司价值,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目前已有数十家企业参与报名,筛选和论证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点评:签约额的大幅增长反映出201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明显向好。基于我国目前和今后经济发展情况,“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加上配套政策、科研、资本等,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至少达到每年200亿元。未来天高海阔,令人期待万千。

同时,从业单位的大量增加使得“僧多粥少”的局面并未改变。“土十条”或许是一个标志点,在其出台一年后,土壤修复从业单位数量将达到2000家的顶峰,随后不断减少。土壤修复行业这块蓝海在迎来碧海晴空之前,必将面对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残酷洗牌。

要保证洗牌过程不陷入逆向淘汰的窠臼,就需要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协力合作,确定合适的门槛与规则,保证优秀者能脱颖而出。

“一带一路”工程则为有潜力的小企业量身订制发展方向和路线、策略,帮助他们乱世图强、成就伟业。

原标题:2015中国土壤修复发展白皮书(节选)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修复产业查看更多>地下水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