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2015年舆情“关键词”

2016-02-05 10:44来源:中国建材报作者:王怡洁关键词:垃圾处理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4.0模式

随着“工业4.0”逐渐成为制造行业的流行概念,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的4.0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关注。

其实,当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模式主要分为3个阶段。

1.0模式,即以现场移动设备处置和填埋为主,主要产品为低品质砂石,处置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形成被市场认可的商业模式。

2.0模式,即以固定设施处置为主,主要产品为合格的砂石、各种砖、非承重板材、无机料,资源化率一般在80%以下,且未资源化部分产生严重二次污染,盈利模式以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撑为主,没有补贴不能正常运营。

3.0模式,即以固定设施处置为主,主要再生产品向多种类、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资源化率平均在95%以上,资源化过程基本实现污染物达标,盈利模式可以不再依靠政府补贴而进行市场化运营。

当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方式处于1.0模式向2.0模式过渡,世界发达经济体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模式处于从2.0向3.0过渡之际,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北京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工厂为载体的示范项目,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已经开始了4.0模式的设想与研究,即在3.0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三个100%的技术标准与水平。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4.0模式的提出,不仅使再生产品附加值更高、更绿色环保,并能通过“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施工、数字化制造、网络化融合、智能化生产与管理,将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3D打印技术进行高度融合,必定使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成为新兴绿色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9、深圳滑坡事故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瞬间将10万多平方米的工业区吞掉。虽然事故发生正值2015年岁末,但其仍以较高的出现频率登上舆情“关键词”榜单,足以见得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给2015年蒙上了一层阴影。

报道称,此次事故吞噬数十条生命的“受纳场渣土堆填体”的主要成分正是建筑垃圾,最后经过多方专家论证,这原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悲剧。

事实上,就建筑垃圾地下填埋或回填的处置方式,已经有很多业内专家提出警示:这样的处置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亦有可能造成塌陷的恶性事故,更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随意堆放可能会出现滑坡事故,而在露天堆放建筑垃圾,则会在高温、水分、日照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填埋或回填建筑垃圾,则会因为发酵和地表水、地下水的浸泡而产生渗滤液,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同样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垃圾无论是堆放、填埋,还是回填,只要是处置不当,其危害程度难以想象。

因此,建筑垃圾资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今,我国已经研发出建筑垃圾100%资源化技术,其技术、设备和标准都已被认定为世界领先水平,产业化发展已箭在弦上。

“深圳滑坡事故”给建筑垃圾处置行业带来了惨痛的教训。面对建筑垃圾给社会、环境、经济带来的日益严峻的挑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站在战略高度谋划未来,承载时代赋予的使命,紧紧抓住“十三五”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化到来的美好明天。

原标题: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2015年舆情“关键词”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固体废弃物查看更多>建筑垃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