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硝技术正文

【干货】从SCR废催化剂中回收重金属的处理工艺

2016-02-17 08:25来源:中国环保产业作者:曾瑞关键词:脱硝脱硝催化剂SCR催化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1.2 汞化合物的处理技术

水中无机汞的常用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

(1)沉淀法

含汞废水中加入硫化钠处理,由于Hg2+ 与S2- 有强烈的亲合力,能生成溶度极小的硫化汞而从溶液中除去,所以硫化物沉淀法是报道最多的一种沉淀处理法。沉淀法可与絮凝、重力沉降、过滤或溶气浮选等分离过程相结合。这些后续操作可增加硫化汞沉淀的去除效果,但并不能提高溶解汞本身的沉淀效率。

(2)离子交换法

大孔疏基离子交换剂对含汞废水处理有很好的效果。树脂上的疏基对汞离子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在树脂上的汞,可用浓盐酸洗脱,定量回收。含汞废水经处理后排出水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此外,采用选择吸附汞的螯合树脂处理含汞废水也正在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大部分无机汞的离子交换处理技术中,首先需加入氯气或次氯酸盐(氧化金属汞)或氯化物,以形成带负电荷的汞氯络合物,然后用阴离子交换树脂脱除。离子交换法主要用于处理氯化物含量较高的氯碱厂废水。

(3)混凝法

采用混凝法可对多种废水进行脱汞处理,所用的混凝剂包括硫酸铝(明矾)、铁盐及石灰。该方法处理无机汞和有机汞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混凝法除汞的研究中,先在生活污水中加入50~60ug/L的无机汞,然后用铁盐或明矾凝聚并过滤,两种方法都可使废水的含汞量降低94%~98%。用石灰混凝剂处理500ug/L的高浓度含汞废水,过滤后汞的去除率为70%。

(4)还原法

无机汞离子经还原可转变为金属汞,然后通过过滤或其他技术进行固体分离。还原剂的种类有很多,包括铁、铋、锡、镁、铜、锰、铝、铅、锌、肼、氯化亚锡和硼氢化钠等。

4.1.3 铅化合物的处理技术

对于废水中的可溶性铅,一般先使之形成铅沉淀物后再去除。所使用的沉淀剂有石灰、苛性碱、苏打及磷酸盐等。它们分别与铅离子反应而形成Pb(OH)2、PbCO3或Pb3(PO4)2沉淀。此外还有明矾、硫酸亚铁和硫酸铁,混凝法以及吸附法、离子交换法也已用于废水中铅的处理。在沉淀法处理含铅废水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沉淀物通常是PbCO3或Pb(OH)2 。铅沉淀物的形态取决于废水中原有的(或加入的)碳酸盐的量,以及处理时所控制的pH值。但一般原始酸性废水中的碳酸盐含量较低,因此在对这些废水进行沉淀处理时,除非补充碳酸盐,否则所产生的沉淀物通常是Pb(OH)2 。由于PbCO3比Pb(OH)2有更好的晶体结构,而且pH呈中性时,PbCO3的溶解度低于Pb(OH)2 。因此其有较好的沉降与脱水性能。对碳酸铅沉淀处理时,最佳的碳酸盐投加量(以等当量CaCO3计)为200mg/L,最佳pH值为7.5~9.0。当碳酸盐投加过量或pH值控制在9.0以上时,沉淀处理效果反而下降。

4.1.4 铬化合物的处理技术

通过投加石灰或苛性碱以形成氢氧化铬沉淀的形式,或采用离子交换进行浓缩回收,三价铬可被除去。三价铬能与苛性钠或石灰反应形成不溶性的Cr(OH)3沉淀而被除去。由于pH对Cr(OH)3的溶解度有影响,当pH为8.5~9.5时沉淀效果最好。

4.1.5 铍化合物的处理技术

铍在工业上的应用已有50余年,随着宇宙航行工业及原子能工业的发展,铍的用途日益广泛。铍及其化合物对人体的毒性较大,特别在动物实验上发现铍具有致癌性后,铍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环境污染物之一。根据资料报道,氯化铍和硫酸铍在水体中较为稳定,其初始浓度经过5天的时间仅能减少30%~35%。加入水中的铍化合物要经过10天才发生沉淀,但在碱性环境中可加快沉淀,并在5天内就可全部沉淀。我国发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总铍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005mg/L。

4.1.6 铊化合物的处理技术

铊(TI)是一种典型的分散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如国防、航天、电子、通讯、卫生等重要领域,现已成为高新技术支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但由于铊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远大于Hg、Pb、As等,人的致死量仅为10~15mg/kg,因此人们对铊污染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铊在自然界大多数情况下为一价,少数情况下为三价。TI+ 几乎占据了水体中所有的Eh-pH空间,只有在极强的氧化条件下TI3+ 才存在。目前关于铊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体和土壤方面。对于含铊水体,主要的治理措施有:1)利用铊易被“海绵吸附体”吸附的性质,在被污染水体中加入MnO(固)等吸附剂,降低铊的活动速率并使其沉淀。2)低温、氧化和碱性条件下,铊从一价向三价转化,故可在污染水体中加入氧化剂和碱性物质(如石灰等),并注意控制温度,降低铊的活动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脱硝查看更多>脱硝催化剂查看更多>SCR催化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