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依法治污 土壤污染治理法规呼之欲出

2016-03-04 08:55来源:国际先驱导报作者:周凯关键词:土十条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相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呈现隐秘、周期长、不可逆、难治理等特点,并对食品安全产生衍生影响。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是“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的相继发布,“土十条”呼之欲出。在近日环保部召开的2016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土十条”将于今年出台。

治污需求酝酿多年

土壤是水的流经地和蓄积地、大气污染物的最后承接地,土壤环境状态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工作生产环境安全。土壤污染一般是指因其他物质的介入,土壤原有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发生影响土壤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已经意识到了土壤污染的危害,中国环保部门的一些学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觉察到土壤污染的严峻性,并呼吁开展土壤调查,但未引起重视。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土壤污染经过长期积累,其危害近年来已开始逐渐显现。自2005年以来,甘肃徽县、湖南武冈、广东清远等地出现血铅超标事件,湘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镉大米”事件,全国各地重金属污染事件呈上升趋势。

一系列的土壤污染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05年环保部会同国土部联合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这一大规模的调查直到2013年才结束。

在此之前,中国土壤污染的信息公开较少,公众对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并不了解。2013年律师董正伟向环保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申请公开土壤污染的调查信息。环保部的信息公开答复函件称: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信息属于国家秘密,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环境保护部不予公开。公开信息的缺失,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土壤污染现状的忧虑和质疑。

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部终于公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7%,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虽然这项调查报告披露的数据不够翔实,具体内容也不够完整,但基本说明了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甚至还在扩大和蔓延的现实。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敲响了生态警钟,公众呼吁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日益高涨。

文本内容已基本成熟

和大气污染、水污染一样,中国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根本原因在于经济高速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但又与大气污染、水污染不同的是,农业与工业污染的叠加和土壤污染的隐秘特点使得土壤污染的治理严重滞后于大气污染、水污染。

从土壤污染源上来看,农业滥施农药化肥和与工矿业盲目发展是其两大直接原因。为保障粮食增长,在缺乏土地轮休制度下,粮食增长的背后是农药化肥的巨量投入:中国耕地不足世界的10%,却使用了全世界1/3以上的化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约有1600万公顷农业耕地遭受农药污染。大量的农药化肥使用效率低,土壤板结严重,并随雨水冲刷进入河流导致水污染。没有完善的土壤轮休制度和经济利益驱动,农民滥施农药化肥和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污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在快速的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环保一直让位于发展,矿山开采、工业园区“四处开花”,而治污设施严重滞后,垃圾分类回收的缺失和电子垃圾的快速增长,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这些不可降解的重金属沉积在土壤中,最终由粮食带回到了人们的餐桌上。

原标题:依法治污,土壤污染治理法规呼之欲出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十条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