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为何屡提PPP?

2016-03-12 08:56来源:中国投资咨询作者:吴赟关键词:PPPPPP模式环保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PPP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就业岗位

经过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推广和发展,PPP模式已初见成效,随着PPP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PPP立法也有望尽快落地。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从而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最优供应商和服务商,使得行业内优质的建设工艺、管理理念、融资渠道的复制效应得到更大的发挥和利用,在社会资本端实现了学习曲线效应和经验曲线效应,即社会资本方主体在单一领域中承担某一项任务的数量越多,获得经验也越多,生产单位时间也就越短,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使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消费者(大众百姓)受益。

此轮PPP的推广和改革绝不意味着一刀切式地减员,也绝不是新一轮的“下岗潮”。反之,随着公共服务规模的扩大,原公共服务领域的就职员工能够更好地找到自己在新模式的就业岗位,实现平稳过度。确保实现社会整体就业目标的实现,即“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此轮推广最重要的是运用市场化的经验和绩效考核标准,促使就业人口掌握新的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劳动力生产效率。

李克强总理表示,今后五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各种矛盾和风险明显增多。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推动科技创新和解决中西部发展问题及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分配问题是关键。PPP模式既可以带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又可以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保障和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运营,尤其是环保、医疗、高新科技等领域催生了对劳动力,尤其是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激励“有发展潜力”的低收入者向中产阶层迈进,最终实现社会整体跨越“中等收入陷进”。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十三五规划的重大任务目标。十三五规划以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出了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和改善民生六大任务,将基础设施建设推向高峰,也给了PPP模式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PPP模式投融资机制,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应效率,可谓是推动十三五规划落地的一柄利器。

原标题:【总监看两会】系列三:政府工作报告为何屡提PPP?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