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市场正文

解码央企“环保军团”

2016-03-22 08:25来源:能源杂志作者:武魏楠关键词:环保产业环保并购环保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一点也最为外界所诟病。“能源央企的节能环保项目在市场看来毫无疑问是价值最高的,甲方好说话,价格好商量,利润高。就这样被系统内企业拿走了,系统外的企业肯定会说闲话。”一位业内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不过,此举恐怕不能简单的解释为能源央企在“护犊子”。“2004-2006年,华电集团内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电厂调研,发现集团下面三分之二的环保设施都未好好利用,有的是建成后竟是水货,设备都是贴牌的,甚至是一堆废铁,有的是建成后后期的运行维护不到位。鉴于此,我们重新进行了一些改造。” 华电科工集团环境保护分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环保”)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苇林向《能源》记者介绍说。

“十年前的节能环保产业也许可以用方兴未艾来形容,有一些缺陷。但是,实际上,现在很多节能企业,都是在跑马圈地,实际节能效果根本经不起推敲。环保公司也基本都是工程公司,很少有核心技术。”上述业内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然而,现在类似华电环保这样的央企环保公司也并不能高枕无忧。环保的市场固然庞大,但一个公司的潜力终究是有限的。一旦进入到市场当中去,央企环保公司不仅要面对其他央企环保公司的竞争,还要面对大量民营企业的竞争。相比于国企,这些民营企业经历过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在更开放的市场中,这些民企会更具有竞争力。

这样的情景已经在诸多节能环保的细分行业中出现。中节能是中央企业中唯一以节能作为主业的企业,也是国内体量最大、资金实力最雄厚的节能企业,但是中节能在行业中也做不到垄断,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脱硫脱硝市场中则活跃着大量的国企、民营企业,国企有中电投远达、大唐科技等,民营企业有福建龙净环保、北京清新环境、浙江天地环保、山东三融环保等。废水处理市场更是方兴未艾,国企、民企、大企业、小公司,鱼龙混杂。

为何在传统能源领域中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国企,在环保领域中却没能够将“央企血统”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是企业自身的局限,还是行业特性所致?

央企环保公司的命门

“在资产时代,做大是企业的核心。”但傅涛同时也表示,“做大了也会有大企业病,当环境用户需求越来越真实,需求越来越到位的时候,很多小而美公司之间的优秀组合衔接,将是未来很重要的竞争趋势。”

央企的环保公司无疑是属于大公司范畴的,它们体量巨大,而且又有稳定的业务,在政商关系上,即便不具优势,也绝不占劣势。在节能环保行业中,这看似是“巨无霸”般的存在,却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归根结底,节能环保产业的特性和传统能源产业就有着巨大的差别。能源行业长期以来都是供给导向的市场,只是在2015年才逐渐暴露出过剩的问题。而节能环保产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需求导向的市场。

供给导向的市场,需要庞大的资金,企业越大,融资成本低;需求导向的市场,小企业会更有优势,它更容易找到需求,更容易得到股权资本的青睐,成长空间会更大。

“中国节能环保市场的门槛并不高。国内的环保技术需求大、水平低。很多技术都是直接从国外收购来的。”上述专家对《能源》杂志记者说,“而国外虽然技术先进,但是应用市场饱和,空间有限,有很强的出售欲望。两者一拍即合,并购成本也不会很高。”

低门槛,让有志于节能环保产业的公司能够很快的进入行业,并且拥有不低的技术水平。尽管央企环保公司把持了系统内的项目业务,但是一方面是各大能源央企对项目实行招标制,直接把项目交给“自己人”的现象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央企环保公司也在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双方在市场上的直接交手,必不可少。

小企业的优势在哪里?“节能环保最后拼的是技术服务实力,在这样的灵活性上,大公司一定不如小公司。小公司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而大公司往往容易僵化,到最后要依靠并购保证自己的技术进步。”

原标题:封面文章 | 解码央企“环保军团”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环保并购查看更多>环保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