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访谈正文

【访谈】土壤污染修复第一人秦羽:中国将开启双微肥之路

2016-04-13 13:43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作者:张晓辉 熊鹏威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污染治理土十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怎么讲?

“要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源头就是先要保障土壤的健康,也就是将微量元素加上微生物菌制成的生物生态肥来修复土壤。为此我们为土壤修复研制了一款‘双微’理念下的肥料。毕竟,所有的想法和科技成果都要落地为一种产品。”

“双微”这个叫法我好像不曾听说过呀,能不能普及一下?笔者不解地问。

原理是微量元素+微生物菌,秦羽诠释道。“双微”中的第一个微指的就是微量元素,如钙、镁、硼、锰、铜、锌、钼等53种中量、微量元素。最典型的就是化肥工业鼻祖德国化学家冯•李比希提出的“木桶原理”,即作物增产增收的关键取决于最小养分。这些微量元素是作物体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二个微所指的就是微生物菌剂。

但当笔者问及双微肥功效如何的时候,初见秦羽斯文、儒雅的第一印象瞬间成消融状态,眼前的绅士内变成了一个产品营销专家,对于自己的产品如数家珍。他说,双微肥主要有几大功效特点,一是促进作物生长。双微肥中的微量元素可提高根系活性,增加根系生长。促进作物吸收水分及养分,叶色明显变深,茎秆明显变粗,秧苗明显变壮,作物生长发育明显变快。水稻插秧没有缓苗期,可直接生长,增加分蘖。

二是活化土壤养分。双微肥中的微生物可活化土壤养分,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及微量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量,延长肥效。

三是提高作物抗性。双微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低温、抗干旱、抗倒伏、抗病害能力。防止低温或缺少微量元素所产生的苗僵、苗黄、无生机、沤根、烂根等生理病害。对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作物因重茬造成的减产有时显效果(抗火龙秧、抗倒伏)。

四是改善土壤环境。连续施用双微肥,可消除因长期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恢复,降低土壤盐碱毒害,提高土壤肥力。

秦羽最后补充说,微生物菌类肥料具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土壤活性等多种功能,现在已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科学家甚至提出“用微生物养活世界”。他认为: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自己独家的专利配方以一种新型肥料推向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因为微生物制剂以及微生物肥料这个医生有一套它的祖传致病良方,能消除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质,分解如秸秆等有机物料,对提升土壤活力,保障土壤健康与农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打开土壤黑箱,首倡“双微”平衡施肥

当然,在这个肥料已经进入白银时代的前提下去,微生物菌类肥料的呼声渐高和背后蕴藏着的财富味道并不是笔者夜观天象发现的财富一场流星雨,而是有依据的,比如,微生物肥料列入科技部发布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重大生物产品之一,足见国家对微生物肥料的重视。此外,每年国家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关注三农问题,其中很大的篇幅都涉及到微生物菌肥料。

笔者据秦羽所掌握的数据获知,我国微生物肥料企业总数目前在950个以上,年产量1000万吨,年产值150亿元。截至2015年6月,农业部登记注册的产品有2200多个。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至少它跟开发殆尽、拼杀得成红海一样的复合肥市场相比,双微肥绝对是一座未被开发的“富矿”。

秦羽相信,随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生产,未来有机物料腐熟菌剂、土壤修复菌剂、根瘤菌剂和溶磷菌剂、抗旱菌剂等产品的市场将迎来一次井喷。

“凡目光聚集处,财富必追随,前提是我们得熟悉脚下的土壤。”这是秦羽认为对破解当下土壤修复的一把关键秘匙。在交流中,秦羽多次说:“土壤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看到地表上各种各样的生物,但对土壤中生物的了解远不如对地面上生物的了解程度。”

他扶了扶鼻梁上的变色眼镜补充说,土壤实际上是一个常被人们忽视的地下生物王国,到目前为止还有90%的土壤生物没弄清楚。这是因为土壤中生活着数目众多的微小生命体,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病毒和小型藻等。可以说每克健康的土壤里存在种类过万、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军团,它们的生长代谢把无机质和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机质,它们和地上的动植物一起构成了复杂而又和谐的地球生态链。

秦羽最后竖起一个手指顿了顿说:“每克土壤中栖息着大约数亿个微生物,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不到1%可以培养。土壤微生物就像一个巨大而又神秘的‘黑箱’,一旦打开了这个黑箱,土壤营养、重金属污染、病虫害防治一系列的问题将迎刃而解,这也是我们双微肥业提出‘双微’平衡营养施肥理念的出发点,这种集微量元素肥和微生物菌于一体的肥料赠与给人类的“最后一块蛋糕。”

土壤修复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人类在2015年找到了几颗“地球表弟”,按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发现,但跟我们了解脚下的土地而言,正如达芬奇所说的那句名言一样:“我们对脚下土壤的了解,还比不上对天上星星的了解。

哪怕是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多连增又如何?化肥过量使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还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如果按目前这样使用化肥量预测,估计半个世纪以后,中国将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将成为不毛之地。

所以,带着这份紧迫感,秦羽也呼吁农资界人士把目光从复合肥一统天下的局面下拉回脚下的土壤,他认为修复土壤这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工程,最经济、最高效、最迅速的莫过于将双微肥料理念下的肥料品种播撒在这些伤痕累累的土地上,让土壤换换口味,恢复到原生态。每当秦羽谈及要回归到土壤本质的时候,笔者能感知到他对土地怀有的那份满腔情怀跟他的语言一样饱满。

顺道说一下,在秦羽的资料里名字后还有一个“勇义”,他说那是他的字。同时,他与躬耕于南阳的智圣诸葛亮同一个籍贯——卧龙岗,一个在岗上一个在岗下,唯一所不同的是诸葛亮在治国,而他在治土,是真正的躬耕。

“土壤修复之路漫漫其修远兮,秦羽将始终如一。”秦羽在采访结束后说将会以此言作为今后的座右铭来时刻激励自己,专注于土壤修复,做恢复土壤原生态倡导者并把“双微”肥在全国更广的地域推广,而所有的战略布局均正在稳步推进中。

原标题:土壤污染修复第一人将开启 中国双微肥之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治理查看更多>土十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