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人物正文

陈吉宁:雾霾中上任的环保部长

2016-04-20 08:34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徐天关键词:环保环保部陈吉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5年6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图|本刊记者杜洋

「他情商真的很高」

2016年3月11日上午10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答记者问。

三个小时后,陈吉宁的一位昔日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陈吉宁答记者问的文字实录。「我的朋友圈已经被昔日同学们刷屏了。」

这名学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环境经济与资源管理专业,班主任便是刚从英国访学归来的邹骥。

此时,清华和人大两校的校领导通过交流决定,两校应联合培养环境学科人才,正如同邹骥和陈吉宁在英国海阔天空谈论时所设想的那样:清华的环境工程系学生可来人大上课,学习经济、社会、管理学知识;人大的环境经济与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可共享清华的师资,在那里学习自然科学等基础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因课程繁多,本科拉至五年完成,两边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同时拿本校的毕业证,以及清华大学的工程学位和人民大学的经济学位。

邹骥作为清华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此时又在人大任教,他对两校的课程、培养方案都了解,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班主任以及沟通人。

1998年陈吉宁回校后,也加入到这些学生的培养中来。

邹骥向《中国新闻周刊》(微信ID:china-newsweek)回忆,当时,他们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带着两边的学生,列出各式环保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运用大家所学的经济学、工程学知识,自由讨论。最频繁的时候一周一次,最少也是一个月一次。

邹骥对其中的一次讨论印象深刻。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事件发生后,中国尚未给出官方表态,陈吉宁和他立刻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根据掌握的理论和历史知识及政策信息,独立开展评论,以此培养独立评判事件的能力。最终,他们联合署名,将讨论结果发在了报纸上。「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如果仅仅停留在教科书里,进行脱离实际的讨论,课程就会苍白空洞。」邹骥这样评价。

他们也很快发现,这批学生到了高年级之后,在研究各项环境问题的时候,因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双重学科基础,分析解决环境规划管理和政策问题的能力较强。

联合办学最终因种种原因只持续了两届。他们毕业后,有小部分人被推荐到了清华继续读研。

曾在陈吉宁门下攻读硕士的一名学生梁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微信ID:china-newsweek),陈吉宁相较其他老师,有着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

陈吉宁曾联系自己在全国各地工作的昔日学生,让自己门下的在读研究生去访谈有关水业价格的问题。

陈吉宁只负责联系、铺路,其他统统放手不管。能做成什么样,几个学生完全没有概念。「我发现,他不仅培养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力,还培养我们的综合统筹能力。事实证明,对行业的初期了解全都来自于这个暑假的访谈,不少内容在我们最终的毕业论文里也用到了。」参与其中的一名学生这样向《中国新闻周刊》(微信ID:china-newsweek)回忆。

陈吉宁的这个理念也贯彻在他与学生的相处之中。如果有学生告诉陈吉宁,自己想做一个研究,陈吉宁往往不会直接评判对错,只要他觉得有一定的可行性,就会支持学生去做,让对方感受到充分的自主权,而他在这个过程中,再慢慢施以引导。

梁叶主要在环境系的系统分析研究所里做科研,这个所和原先环境系所成立的水所、大气所、固废所都不同,该所更为综合,师生的专业包括工程、经济、管理、土木、水利等。这个所传达的教育理念与过去清华人大联合办学以及陈吉宁早期的教育理念都一脉相承。

一名研究所所长曾和别人交流说:「我知道陈老师希望我能成为他那样的综合性人才,什么都懂,但我做不到像他那样。」梁叶觉得,对方言谈里是佩服的语气。而在环境系里,有关陈吉宁的评价大多如此。梁叶推断,陈吉宁除了学术能力很强之外,还有着高超的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他情商真的很高。」

而另一方面,陈吉宁作为导师,并没有太大的架子。开始时,梁叶总是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实际上,私底下的陈吉宁和正式场合上西装革履的那个他完全不同。他穿着普通,夏天的时候,也会穿着短衣短裤大喇喇地坐在办公室里,言谈举止没有什么距离感。

延伸阅读:

陈吉宁作展望“十三五”报告: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

原标题:陈吉宁:雾霾中上任的环保部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