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土十条”要来了 布局前先了解土壤修复发展阻碍

2016-04-26 10:05来源:前瞻网作者:程野关键词:土十条土壤修复土壤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其次,在城镇化建设和推进过程中,土地成为主要的阻碍因素,这就要求必须对"棕地"进行再开发,而"棕地"再开发就需对土壤进行测评与修复,因此城市化发展增加了对土壤修复市场的需求。

根据我国城市企业搬迁现状,如果只考虑目前已知的污染场地,假设修复和已搬迁场地的修复能够在未来2年内完成,搬迁场地的修复能够在未来3-5年内完成,并且平均修复场地资金为1.5亿元,则2012-2013年我国场地修复的市场规模在28亿元,2014-2020年我国场地修复市场规模在420亿元以上。

1992-2020年我国场地修复市场容量预测(单位:亿元)

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缓慢的四大制约因素

我国土壤修复治理起步晚,发展极不成熟,整个产业信息封闭化、竞争无序化,没有一个良性的产业链条。所以,与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我国土壤治理进展缓慢。土壤污染修复进展缓慢主要有四个制约因素。

第一,是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土壤修复行业需具有专业知识水平高以及经验丰富的人才,目前我国土壤修复工程化才起步,缺乏修复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有实际经验的人才也极其缺乏。同时,技术特色突出的实力型修复企业也非常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

第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尽管2006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斥资10亿元联合启动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但至今仍未公布我国污染场地的相关数据。污染场地基础数据不全以及数据的公开性较差,对土壤修复行业的企业提供的信息较少,抑制了行业的发展。

第三,是缺乏实用技术的专业设备。土壤修复的专业设备一般较昂贵。目前我国土壤修复大多采购国外成套设备,购置成本较高,维护成本高,无法体现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限制了很多技术的工程转化,从而抑制了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

第四,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土壤修复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从业公司规模小、良莠不齐,整体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尚未形成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技术标准、市场机制、治理费用标准等都还不完善。由于全国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缺乏明确的检测、技术等相关标准,导致执法措施缺乏针对性,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随着“土十条”的出台,这些制约因素将逐步解决。未来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规模应该会达到10万亿级别,大部分先导市场集中在市区的工业污染场地和耕地处。

延伸阅读:

土壤修复不能“摸着石头过河”

原标题:“土十条”要来了 布局前先了解土壤修复发展阻碍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十条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