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聚焦】“入春”失败 环保设备企业陷乱境

2016-05-17 14:51来源:陶瓷信息作者:操儒冰关键词:环保设备陶瓷行业环保设备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环保法》施行一年有余,陶瓷环保设备企业期待已久的“春天”仍未来临。

近日,多家环保设备企业向本报记者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进下,尽管当前陶企的环保意识、重视程度,以及环保设备的市场需求均在逐年提升,但因为各方条件制约,“陶瓷环保设备之春”还远未到来。

“这是一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业,很多企业并不愿意大力投入。”佛山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设备企业负责人坦陈,对于陶企而言,完全解决环保问题,至少需要投入上千万元资金,但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这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

与此同时,尽管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对环保提出了严格要求,但在真正的执法过程中,不乏“雷声大、雨点小”的柔和现象,最后也不了了之,很多企业因此都存在侥幸心理,并应付式的走走过场。

随着各地环保整治事件的持续发酵,折射出政府部门对环保要求的愈加严格,在此背景下,环保设备行业无疑还将释放更为庞大的市场空间。

数据显示,中国陶瓷行业年耗煤超过7000万吨,每年约产生NOx150万吨、SO2 150万吨、粉尘80万吨以及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污染物。

前景广阔,阻力重重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陶瓷行业新一轮环保治理大幕全面拉开。彼时,乘借着政策“东风”,环保行业的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

不过,广阔前景背后,发展阻力沉重复杂,推行难度也远超行业预期。

“环保趋势不可逆转,但执行过程异常痛苦。”行业知名陶机设备专家管火金曾向本报记者表示,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而对于陶企而言,在生存普遍艰难的背景下,除了少数优秀的品牌型企业,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环保改造。

同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内陆产区,陶瓷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绝对支柱产业。尽管有新《环保法》利剑,但环保部门也不敢随意挥舞。一边是保增长、促民生,一边是公众对环保的迫切要求,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艰难抉择中,环保部门的日子也颇为煎熬和两难。

据介绍,对建陶工厂实施综合性环保改造一次性投入往往高达千万元,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显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承受。地方政府如果100%按照法律来严格执行,大量企业将面临难以生存甚至是倒闭的局面,并直接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态度模棱两可。

记者注意到,2015年曾有多个产区在年初开展轰轰烈烈的环保整治运动,并强调“将关停多少陶企”,但到了第二季度政策开始就放松了,导致一些企业签了环保治理合同,却迟迟不见行动。这是陶瓷行业在环保法规执行和落地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陶瓷环保设备行业发展阻力大于推力。环保设备市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搅局者众多;行业环保知识普及度偏低,部分企业老板理念难以转变;政府有形的手强制干预等都成为环保设备行业发展的阻力。

但最大的阻力还是“钱”。有环保设备企业向本报记者表示,其刚切入陶瓷环保领域的时候,产品定位高端,全部为自动化整套设备,但后来发现,这种定位与陶企的实际需求大不相符。“毕竟陶瓷行业大型陶企仅占少数,许多中小型陶企难以承受高端设备的高昂价格。”后来该企业开始将设备进行简化处理,并根据陶企的 “经济实力”进行订制生产,如自动化改装成半自动化、缩短使用寿命和保质期……“但无论怎样简化,前提都是确保陶企能够24小时稳定达标”。

这家企业说,特别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陶企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不言而喻。事实上,从近两年的实际情况来看,陶企的环保意识和重视程度均大幅增强,并且深谙解决好环保问题,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隐形价值和稳定的发展环境,但最终涉及到资金层面,企业不得不望而却步,或者在原有基础上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对环保要求尺度不一、松紧各异,大多在政策上缺乏明确的态度和战略指导,导致陶企不知如何“接招”应对。

原标题:“环保设备之春”:前景美好,过程痛苦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设备查看更多>陶瓷行业查看更多>环保设备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