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政策正文

湖北宜昌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推进环境治理及重点工程建设(附项目)

2016-07-07 10:15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节能环保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先进装备制造业

利用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局部优势明显、细分行业居主导地位的优势,重点发展智能测控装置、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产业;大力促进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装备、北斗导航应用配套设备产业化;积极推进矿山、化工、纺织等重大智能专用设备研发。到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200亿元。

——江海工程装备。全面提升高技术船舶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水平,大力开发船用动力设备及备件,重点建造适宜长江中上游航行的内河标准船舶和环保低碳特种船舶。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配套专用设备,全面提升自主研发设计、专业化制造及设备配套能力。

——智能制造装备与应用。加快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加快机械、化工、船舶、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积极开发矿山、化工、纺织等重大智能专用设备。

——民用航空装备及应用。利用现有的航空维修制造能力,积极开展通用飞机维修、维护、改装业务。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专业通航维修公司,开展中小型固定翼及旋翼通用飞机、公务机的维护保养、部件维修、机体维修和发动机维修等业务,拓展客户定制式通用飞机内饰与改装业务。大力扶持航空零部件、机载设备、航空非标设备等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发展。

——卫星应用。加快北斗终端研发与制造中心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基于北斗卫星的导航应用配套设备,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通讯、高精度测绘、车辆监控等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力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装备制造业中强势崛起。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集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加工配套于一体的产业链。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以电子商务、信息惠民、宽带中国国家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完善产业链,推进网络、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信息消费。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宜昌“磁谷”产业。建立国家级磁电子研发及中试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联合国内前沿研究力量,推进磁电子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磁传感器、耦合器产业化,在国际上同行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电子材料及基础元器件。以国家电子材料产业园为载体,加快推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提升关键元器件及材料的质量和档次。

——新型显示器件及材料。依托现有企业,积极引进新型显示及其配套企业,加快发展新型平板显示、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提高专用电子设备、仪器及材料的配套支撑能力。

——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加快北斗系列智能产品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智能IC卡、RFID电子标签、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智能终端产品开发及规模化应用;加快推进无线蓝牙耳机、数字加密对讲机等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设“三峡数据中心”等大规模集群数据中心,形成150万台服务器规模;积极发展定制化、高端化、分布式、中小规模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形成数据开发应用企业50家以上、呼叫中心坐席10万席以上的产业规模。启动建设中国CFO(首席财务官)论坛永久会址,带动云财务、云财政、财务软件开发等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软件研发与电子商务、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支持开发以网络化操作系统、海量数据处理软件等为代表的云计算软件、工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4G领域应用软件等关键软件。

——数字内容服务。加强数字文化教育产品开发和公共信息资源深化利用,构建便捷、安全、低成本的数字内容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媒体中心、数字产品体验交易中心,拓展数字影音、数字动漫、健康游戏等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应用大数据技术深度开发利用政务信息和社会信息资源。

——电子商务工程。完善电子商务政策环境,健全电子商务目的支撑体系,大力发展电子支付的创新应用,促进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等产业协同发展。“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增电商10000户。

5、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和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到2020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

——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大力推进低温余热回收(HRS)技术、余压余热能量综合利用、锅炉节能改造、电机节能改造、纳米保温隔热等新技术开发。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电机及高效节能环保材料。

——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构建“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及产业化”生态循环产业链。

——节能环保服务。以市场准入管理为抓手,积极培育合同能源管理等新业务模式,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投融资、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节能环保产品认证、节能评估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

——可再生能源。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化为重点,积极推进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应用,推广使用多功能热管式平板集热器等平板太阳能产品。因地制宜发展风力发电。

——非常规油气。有序推进煤制天然气、轻烃燃气、页岩气发展,建立非常规油气资源综合评估机制,加快推进非常规油气规模化生产。

——新能源电池。大力开发储能系统、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动附件等产品,突破高性能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推进动力电池产业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环境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