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政策正文

湖北宜昌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推进环境治理及重点工程建设(附项目)

2016-07-07 10:15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节能环保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从湖北省宜昌市政府获悉,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公布。根据规划纲要,宜昌市将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全面进行环境治理,大力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一批生态建设重大工程,涉及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等节能环保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宜昌市生态建设重大工程

★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全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及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峡库区湿地保护二期建设项目、百溪河湿地保护工程、清江流域生态保护工程、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湖北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园和圈椅淌湿地公园等。

★农村生态建设工程:全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畜禽粪便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利用、东风渠生态灌区建设、三峡库区及武陵山区规模化高效节水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村河道综合治理等。

★城市生态建设工程:清江湿地公园、枝江金湖湿地公园、远安沮河湿地公园、渔洋河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卷桥河湿地公园、求雨台公园、石板森林公园以及宜昌城区水网体系建设、城区山体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等,柏临河湿地公园、城东公园、伍家岗组团城区山体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

★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建设工程: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城镇污泥资源化处理、宜昌市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宜都华新水泥窑垃圾焚烧、宜都沿江城镇带污水处理工程、葛洲坝当阳水泥焚烧处理工程、长阳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五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点军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枝江城区污水处理厂扩规及管网延伸、临江溪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等。

★工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工程:宜都兴发200万吨低品磷矿综合利用、宜都兴发年8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宜都楚星年6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宜都鄂中年6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枝江三宏建材年综合利用磷石膏50万吨二期扩建项目、当阳市陶瓷工业园集中产供气系统、葛洲坝当阳水泥有限公司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脱硝配套工程等。

★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水库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宜昌市重点流域国土江河综合整治工程等。

★新能源建设工程:电网建设、小水电优化升级、光伏发电示范、抽水蓄能、页岩气开发、新能源建筑一体化、生物质能多元化应用示范、风能利用、其他新能源开发及利用、新能源汽车应用等。

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宜昌市人民政府

2016年6月

序言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关键时期、推进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于引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现根据《中共宜昌市委关于制定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抢抓新机遇谋求新跨越,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

(一)“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宜昌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艰难复杂的宏观环境、宜昌自身的特殊困难和转型发展的阵痛,审时度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逆势竞进的新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1、大城宜昌实力更强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在长江沿线和省内同等城市中保持第4、第2位,在中部同等城市中由第3位上升到第2位,全国城市排名由“十一五”末的第73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57位,与先进城市差距进一步缩小。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84.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1.8%,占全省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9.8%提高到1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8倍,年均增长32.5%;固定资产投资3085亿元,年均增长28.3%,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47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5.2%。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9:58.7:30.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四大产业成功达到千亿目标,新材料和文化旅游业产值分别突破700亿元和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5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7.9个和4.1个百分点。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3%,比“十一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18家,居全省市州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3家,五年增加218家。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1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模式初步形成。

城市地位明显提高。五年来,宜昌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长安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承担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宽带中国、电子商务、新能源、生态文明等20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建设任务。宜都市成功晋级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宜都、夷陵、枝江、当阳、远安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前列。

2、大美宜昌城乡更靓

现代化特大城市初具规模。按照后现代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城市骨架迅速拓展,功能不断完善,形象持续提升,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十一五”末的100平方公里拓展到1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00万人增加到175万人。至喜长江大桥、东山大道BRT、市规划展览馆等大型公建项目相继建成,市博物馆新馆、市奥体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运河整治、磨基山公园一期等项目相继完工,“六大水系、八大公园”园林景观工程全面启动,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9平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3.4平方米。以外立面整治、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城市整理卓有成效,老城焕发新光彩。城市绿色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连续六届蝉联全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48%提高到57.2%,14个镇跻身全国、全省重点镇行列。城乡交通更加便捷。宜巴、保宜高速公路和汉宜铁路、紫云地方铁路建成通车,宜张高速公路当枝段和宜五段、宜岳高速公路基本建成,五年新增高速公路334公里、一级公路408公里、铁路36公里。市区“内中外三级”快速环网实现内环闭合,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及快速公交总里程达到370公里,五年增加220公里。所有县市通达高速或一级公路,全面进入宜昌“一小时经济圈”。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90%以上的村庄完成环境整治任务,65%以上的农村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70%的自然村通硬化公路,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客车、通光纤、通固定电话、通政务专网,农村居住、交通、安全饮水、教育、医疗、文化等条件明显改善。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环境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