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让城市成为 “吸水海绵” 解决城市内涝有深远意义

2016-07-25 10:30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邢留印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系统水污染防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我国全国性的气象异常现象频发,尤其是特大暴雨对内陆城市的袭击,造成部分内陆城市内涝严重,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国家提出并强力推行的“海绵城市”理念,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郑州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率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郑东新区作为样板区,在规划设计、基础设施、景观绿化及水系生态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北方水资源分布、气候的特点,利用河道、湖泊、湿地的调蓄、循环和互补作用,开展集调蓄、灌溉、景观、气候调节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域建设。近年来,在数次强降水过程中,郑东新区区域内的城市积水和内涝情况,明显好于地势更高的其他城区,未出现过严重积水现象;在枯水季节,郑东新区的湿度温度等微环境均优于其他区域,海绵吸水蓄水效应凸显。

郑东新区的建设实践经验表明,海绵城市提供了一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的智慧治水新思路,我国重点内涝区应加快建设步伐。

一是规划设计要融入海绵理念。即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充分融入各层级规划之中。在总体规划中,强调自然水文条件保护、划定“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在专项规划中,科学制定城市水系、景观绿地、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等专项规划,实现河流湖泊互连互通、景观水系有机融合、雨水蓄排自然平衡等;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将生态水系建设指标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并严加监管。

二是建设实施要严守刚性标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编制海绵城市关键性内容和技术性指标,对蓄水总量、湿地面积、地面透水性、下凹式绿地率、径流系数、雨水回收率等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执行各项标准体系建设技术指标,让标准体系成为海绵城市的生命线,确保各项建设指标得到全面落实。

三是治理目标要做到统筹兼顾。在丰水期,通过河流水系及排水系统的疏通,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量;在枯水期,通过积存水资源的释放,调节城市气候;对受到破坏的城市绿地、水体、湿地等,综合运用技术手段,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生态,使其生态功能得到恢复。

四是技术应用要突出科技创新。在海绵城市实施过程中,有效运用生态建设、水污染防治、新型材料、物联网等方面的新材料、新技术。充分融入智慧化构建、智能化管理的理念,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动态监管海绵城市建设运营的各项指标,将水系生态、基础设施、楼宇庭院等城市细胞打造成互联互通、相互促进、共享共生的有机整体。

五是管理体制要实现协调联动。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推进工作联动,明确规划、建设、市政、园林、水务、财政等多部门责任分工,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海绵城市建设格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 邢留印)

原标题:让城市成为 “吸水海绵”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排水系统查看更多>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