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政策正文

甘肃省“十三五”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

2016-08-06 08:1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超低排放节能环保甘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发展环境

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期间节约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常态下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随着经济调整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省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稳中缓增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五年,国家实行能源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我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任务繁重、意义重大。

——转型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合理设定资源消耗总量控制目标,加强能源、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管控,强化能源消耗强度控制,做好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同时,我国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以市场机制倒逼企业开展节能降碳促进发展方式转型。

——绿色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都将绿色发展作为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我省进一步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将为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打下坚实的现实基础。

——经济发展任务重。我省人均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居于全国末位,以能源资源型传统产业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特征明显,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强化节能减排低碳,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扶贫攻坚任务重,同时我省依托能源资源优势、能源产业基础,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过程中,为就地消纳配套能源,陆续建设的高载能项目较多,“十三五”期间对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的刚性需求较大,国家对资源环境政策日益强化,实现“双赢”难度愈来愈大。

——能源利用效率偏低。201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11吨标煤/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70%,我省统计监测的26种主要耗能产品中,有17种产品单位能耗高于全国平均值,仅有9种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用能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明显差距。

——能源消费结构尚待优化。我省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大,天然气消费占比少,风、光、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情况与资源拥有量有较大差距,能源战略通道建设较慢,现有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不高。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难度大。我省气候类型多样,地质地貌条件复杂,一些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减少、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洪涝和地质灾害频发,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难度较大。

——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基础仍需加强。全省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统计、监测、分析较为薄弱,重点企事业单位能源审计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送等基础性工作滞后,培训宣传教育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全社会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和理念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强化。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领域节能降碳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确保按期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降碳目标任务。

“十三五”全省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节能降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立足省情,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机制,积极探索碳排放权和用能权初始分配制度,在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和碳排放控制目标。

——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与创新驱动相结合。以市场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基本动力,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积极建立、健全节能量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增强科技的支撑能力。

——坚持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并重。认真执行国家能源消费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配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制度,从结构、技术、管理三个方面深入开展节能降碳,优化存量,实现管控结合。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结合各地区(领域、行业、企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布局、能源利用水平、资源环境状况、发展条件与潜力,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合理下达节能和碳排放指标,确保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有序推进。

——坚持继续深化体制机制。积极营造政府引导、企业主动作为和公众积极参与的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良好社会氛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节能环保查看更多>甘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