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聚焦】《甘肃省“十三五”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发布(全文)

2016-08-12 10:25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环保低碳改造甘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七、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一)增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种植业。根据气候变化趋势调整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制度,培育耐旱作物品种,提高复种指数及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推进河西走廊、沿黄灌溉区等生产条件较好地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陇东、陇中干旱农业区及陇南丘陵山地农业区种养结构,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

林业。科学规划林种布局、优化改造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经营技术,严格执行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目录,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区域森林防火、野生动物疫病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增加现有森林资源保护、加大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强化特殊生态区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畜牧业。坚持草畜平衡,推广普及基于草地生产力变化的定量放牧、休牧及轮牧模式。转变甘南草原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筛选具有适应性强、高产的牧草品种改良草场,优化人工草地管理,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对祁连山草原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对严重退化草地实行退牧还草,优化畜群结构,加强饲草料储备库与保温棚圈等设施建设。创建草食畜牧业基地,推动草原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

(二)增强水利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加快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水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张掖、陇南、敦煌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落实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受益地区对水源保护地的补偿机制。强化城镇节水,积极推广张掖节水型社会模式。构建区域协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区域供水体系、安全可靠的农村供水体系、农田节水体系、防洪减灾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加强重点地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工业节水,强化对煤化工等高耗水项目的水资源评估和节水“三同时”评价,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推进工业水循环利用,对缺水及水污染严重的地区推进再生水利用。加强中水、矿井疏干水、苦咸水、雨洪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开展雨水集流工程。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因地制宜改造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定期清理河面大面积污染物,严格控制河西地区地下水开发。在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发展农业节水,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

(三)增强城乡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城市低碳化建设和管理。建设以节能低碳为特征的煤、气、电、热等能源供应设施、给排水设施、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兰州1小时经济圈,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避免资源浪费及重复建设。

城乡建设方面。城乡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特别是潜在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影响;开展西北防风固沙生态屏障气候适应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应对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加强雨洪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方面。对气候风险高的路段采用强化设计,加强交通运输设施维护保养,研究改进公路、铁路、机场、管道、城市轨道、水上公交等设计建设标准,优化线路设计和选址方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能源设施方面。评估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灾害对能源设施影响;修订输变电设施抗风、抗压、抗冰冻标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对电网安全运行和能源开采等的气象服务。

(四)增强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敏感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按照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加强产业政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引导与约束作用,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行业项目。加强对各类产业发展规划的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推进定西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农牧交错带与高寒草地。强化草畜平衡管理,进一步加强草地防火与病虫鼠害防治;严格控制新开垦耕地,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推广生态畜牧业和“农牧互补”生产方式。

荒漠区和泥石流频发区。加强荒漠区风沙治理,对区域内25°以上陡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草),对现有林分进行科学改造,加强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内陆河水资源合理利用,限制荒漠化地区的农业开发,实施禁牧封育,开展沙荒地和盐碱地综合治理。坚决制止滥垦、滥伐、滥挖。泥石流频发区根据不同地段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有所侧重进行治理,防范自然灾害,减轻灾害损失。

祁连山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加强祁连山区冰川、湿地、森林、草原保护,严格控制牲畜数量,强化草畜平衡管理,减少人为生态破坏,适度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特色产业,引导过剩人口和产业有序转移,减轻生态压力。按照“南护水源、中兴绿洲、北防风沙”的战略方针,强化祁连山保护区水源涵养,对石羊河、黑河、疏勒河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遏制下游荒漠化。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多沙粗沙地区为重点,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小流域沟道坝系建设;采取封山育林、峰坡禁牧措施减少人为生态破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与气候相适应的特色农产品;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荒漠区。以敦煌、民勤等地区为重点,加强沙漠化和荒漠化治理。对荒漠化严重的地区禁止农业开发,实施禁牧封育,强化荒漠化地区植被保护。保护荒漠植被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禁止在保护区猎杀、非法猎捕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建立保护区荒漠生物物种储存基地,保障生物物种安全。加强生态调水工程,减少水资源无序开发。

高寒湿润区。以甘南为重点,加强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管理,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试点工程的范围。发展生态功能恢复关键技术与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技术,维持生物的多样性,防止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增强湿地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对舟曲等泥石流易发地区的应对能力,通过禁止乱砍乱伐、加强裸露地表生态修复、调整不合理的耕作等方式涵养水源,加强山坡、沟谷、堆积区综合整治。

原标题:《甘肃省“十三五”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发布(全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